经济日报: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如何应对
来源:经济日报
最新发布的经济价格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食品价格指数显示,今年以来,日报国际大米价格连续第5个月攀升,国际达到12个月高点。大米对大米作为一种口粮,上涨其价格连续攀升,经济价格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日报国际大米价格为何连续攀升?国际对粮食市场影响有多大?
价格为何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即使国际大米价格连续5个月攀升,大米对但其价格仍然比去年同期下跌6.0%。上涨国际大米价格自去年3月份连续下跌至去年年底,经济价格价格一度跌去27.5%。日报现阶段大米价格上涨是国际去年连续下跌的一种反弹。实际上,大米对作为大米主要出口国,上涨印度、越南的大米出口价格波动不大。
辩证地看,国际大米价格上涨是全球通货膨胀的一部分。今年以来,多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现象,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创出新高。
例如,泰国是国际大米价格形成中心,近一段时间,泰国国内通胀压力较大。泰国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泰国CPI同比上涨7.1%。粮价是百价之基。大米作为重要,在整个消费者价格指数“篮子商品”中,其价格上涨往往先于其他商品,也较其他商品上涨幅度更大。今年以来,泰国国内市场大米价格上涨约25%,目前,泰国国内大米市场价格已高于出口价格。
国际大米价格上涨也受到小麦等关联品种价格传导带动。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国际小麦价格易涨难跌,横向传导作用还将持续,引发国际大米价格联动上涨。据测算,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小麦价格每上涨1%,带动大米价格上涨0.2%左右。
国际大米价格上涨有其生产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市场基础。
从生产端看,稻谷主产国一般都是化肥进口国,本身就承受农资成本压力。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化肥主产国出口受阻,进一步推动了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大米生产成本。
从需求端看,来自中东地区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今年年初以来,泰国已向伊拉克出口超过20万吨大米,预计还将再出口20万吨;由于小麦、玉米价格上涨,部分国家将稻谷用于生产饲料,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发布预测,2021/2022年度全球大米动物饲料使用量预计达2230万吨,同比增加11.9%。
未来会否继续上涨
在目前背景下,未来国际大米价格会不会继续上涨?对粮食市场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未来国际大米价格主要受到出口国政策的影响。日前,东南亚主要大米出口国谋划联合涨价。5月底,泰国政府发言人表示,泰国与越南计划联合提高大米价格。但是暂未有明确政策消息发布。从近3年情况看,泰国和越南约占全球大米产量的9.5%,约占全球出口量的32.8%。这次泰国与越南计划联合涨价,类似2008年“大米出口OPEC”重提,但是当时因主要出口国利益协调不一致等因素未能实施。
另外,印度于5月份宣布禁止小麦出口,市场一直高度关注印度限制大米出口的可能性。印度大米产量占全球产量的23.5%,出口量约占26.2%,库存约占18.1%,出口价格最低,出口量持续增长,对国际粮价有较大影响。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计,2021/2022年度印度大米库存量约3900万吨。另据印度政府主管食品事务的官员声称,该国加工成品米和水稻的政府库存水平达5782万吨,大概是目标储量1354万吨的4倍,所以暂时没有禁止大米出口的计划。
大米市场相对独立于其他粮食市场。大米主要是作为口粮来消费,加工链条相对较短;同时受饮食习惯影响,大米口粮需求总体变化不大;另外,稻谷受营养指标、能值等制约,一般也不具备大量用于饲料的潜力。从2021年情况看,全球大米产量5.21亿吨,贸易量为5150万吨,贸易约占产量的9.9%。同期,小麦贸易量超过1.92亿吨,占产量的24.7%,玉米贸易量接近1.81亿吨,占产量的15%。无论从贸易体量上看,还是从占生产量比重上看,大米贸易量都不大。大米主要生产国、消费国以亚洲国家为主,亚洲国家大米基本能够保持自给,进口量较少。以进口量较大的菲律宾为例,2021年该国进口量达300万吨,对外依存度也仅为18.8%。因此,大米进口国对国际大米价格波动普遍具有一定承受力。
国际市场具备抵御大米价格暴涨的产量、库存基础,以及相应的汇率环境。当前,全球大米库存保持高位、主产国产量预期增长。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预测,2021/202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5.20亿吨,虽然产量比上年减少0.2%,但是期末库存仍然保持1.92亿吨的高位,库存消费比达到36.4%。根据各主要国际机构预测,东南亚、南亚主产国产量预期增长,预计印度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3亿吨,巴基斯坦、泰国、缅甸等地产量预计普遍增加。另外,自2021年以来泰铢持续贬值,至5月已累计贬值12.1%,因此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大米价格依然承受下跌压力。
国内市场如何应对
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米进口国,但2021年也只进口了496万吨,仅占总产量约3.4%。而且,我国大米进口来源集中度并不高。据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1月至4月累计,我国进口大米226万吨,进口主要来源国依次为:印度(占进口总量的30.9%)、巴基斯坦(占26.6%)、泰国(占13.5%)、缅甸(占12.2%)、越南(占10.2%)。因此,即使泰国大米价格继续上涨,我国大米进口商也可以更多转向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进口。
从生产端来看,我国大米市场稳定具备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障。稻谷产量自2011年起一直维持在4000亿斤以上,近年来连续获得丰收,2021年产量达4257亿斤。国家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近期中央财政还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为保证农民种粮收益,202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上调,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分别为每50公斤124元、129元、131元,较上年分别提高2元、1元、1元。国家还开展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集成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打造一批优质食味稻和专用加工早稻的粮食示范基地。同时,国家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证了种粮农民积极性;除了粮食进出口调控机制外,还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等政策。以上相关措施吞吐调节、互为补充,为稻米市场稳定提供了环境,筑牢了根基。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热点)
-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赵卫东通报目前全市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秩序良好。北京新发地的果蔬、肉类供应如何?市场如何实现保供的?11月23日,新 ...[详细]
-
全球对冲基金年中成绩出炉:“豪门”梦碎,黑马“翻倍”,多年老将靠做空“翻身”
资事堂 作者 | 顾铭无论怎么看,海外市场投资今年都是“hardest难度极高)模式”。偶发的地缘事件,商品价格持续抬升,发达国家央行超预期加息,海外股市“牛气涣散”。但这也让整个对冲基金业的“格局” ...[详细]
-
恒大们的中小微供应商困局每一家陷入困境的企业背后,一定有更多陷入困境的人6月底,北京尚有零星疫情,几位恒大供应商从外地赶来,挤在北京南站附近的酒店标间里,一上午的交谈,他们焦虑地推演每一种可能的救济途 ...[详细]
-
撰文/李丹编辑/陈芳又一个垂直电商倒下了。近日,母婴电商独角兽蜜芽关停App的消息一出,令外界震惊不已。至此,许久无人问津的母婴电商行业,算是彻底以败局告终了。蜜芽已是活得较久的母婴电商平台,这家发展 ...[详细]
-
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11月17日,上海米哈游天命科技有限公司“米哈游原神游戏软件”著作权获登记批准,版本号为V3.0。软件开发完成日期为2022年8月17日。 ...[详细]
-
中国基金报记者 若晖屋漏偏逢连夜雨,因无法按时公布财报停牌三个多月,股价距前期最高点已下跌近90%的两家地产巨头,近期再遭多家基金公司“补刀”。7月9日,南方基金公告,对旗下南方恒生中国企业ETF持有 ...[详细]
-
7月9日晚,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在常州出席了征途与黄金酱酒战略合作发布会并发表演讲。这是史玉柱在今年疫情之后第一次离开上海,也是他最近三年第一次公开露面。他在演讲中谈及近期外界关注的Playtika项 ...[详细]
-
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数字化越来越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数字化助 ...[详细]
-
在11月22日上午举办的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主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如何有效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等相关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详细]
-
本报记者 于典 张家振 上海报道2022年棋至中盘,新能源车企业陆续交出了半年考销量答卷。近日,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汽车保有量超过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其中,今年上半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