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进度!上半年发行3.4万亿专项债,下半年财政“增量政策”还有哪些?
有业内建言提前下达2023年部分专项债额度,增量政策并调整预算将这笔明年专项债额度提前至今年四季度发行。抢进此外还有专家建言发行特别国债。度上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专项债)是半年半年当前稳经济一大重要抓手,下半年动向备受市场关注。发行
根据各地发债公开数据统计,专项债下今年上半年全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约3.4万亿元,财政创近年新高,增量政策基本完成了国务院要求的抢进上半年完成发债任务目标。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度上下半年如何快速用好这笔资金成为关键,半年半年尽量避免资金闲置、发行资金被挪用等老问题,专项债下真正形成实物工作量,财政充分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效应。增量政策下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入“空窗期”,这对下半年尤其四季度基建投资影响值得关注,可以考虑通过动用存量专项债额度、提前动用明年专项债额度等方式,适度增加下半年举债额度,以稳投资稳经济。
真正花好超3万亿资金成关键
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可以说史无前例。去年专项债多数集中在下半年发行,而今年则相反集中在上半年,以尽快发挥债券资金稳增长效应。
今年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中,有3.45万亿元已经下达至各地用于项目建设。国务院要求3.4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截至今年上半年各地实际发行了约3.4万亿元专项债,发行进度约99%。
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吉富星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专项债靠前发力,总体规模、发行速度、支出进度均将创近年来新高,将有利于尽快尽多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拉动有效投资,更好实现稳增长、补短板、惠民生目标。
“预计在专项债集中发力基础上,银行信贷、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形成有力补充和配合,预计未来基建投资会保持高位增长,有利于稳定各方预期和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吉富星说。
下一步如何真正花好这笔巨额债券资金成为关键。根据近些年各地审计部门公开信息,部分专项债项目资金用途管理不严格,债务资金闲置存在一定普遍性等,这都影响了专项债资金效应发挥。
比如,近期审计署披露,审计发现有10个地区违规将136.63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于企业经营、人员工资等,33个地区217亿元专项债券资金闲置1年以上。
吉富星表示,近年来,“资金等项目”、资金违规使用等问题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今年进度加快后,少部分地方前期工作不扎实、使用管理跟不上等因素导致一些局部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温来成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近些年专项债规模增长速度比较快,专项债资金规范使用很关键。比如目前专项债资金闲置问题,主要还是在于前期准备工作做的不扎实,项目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在专项债资金投向方面,财政部已经有相关文件予以规范,目前必须严格执行,挪用专项债资金发工资等,应该给予严处。
今年受疫情、大规模退税减税政策、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前5个月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下滑,而刚性支出不减,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中央财政已经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来支持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吉富星认为,为避免资金闲置挪用,要立足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加强激励约束机制。首先,在债券发行前,严把项目审核关,优先遴选项目成熟度高、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或优先支持在建项目。
“其次,债券发行后,全面深入推广穿透式监测、加强督导整改,重点关注资金到项目单位后的建设进度、实物工作量形成情况,而非仅关注资金拨付情况,建立进度通报预警制度、明确在分配以后年度专项债券限额时与各地实际支出进度挂钩等。”吉富星说。
财政部此前表态今年7月份将实现对专项债项目的穿透式监测,此举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穿透了解项目单位建设运营情况,重点掌握债务资金从国库拨付到项目单位以后的情况,目的在于推动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吉富星表示,最后,对短期内难以继续建设实施的项目,将闲置资金按程序调整用于其他符合要求的成熟项目,或者跨区域调剂至管理使用良好、剩余项目资金有效需求多的地方使用。
财政部去年已经发文规范了专项债用途调整,近些年已有部分地方将闲置资金调整至其他项目。
近期包括广东等地已经明确,对专项债支出使用进度较慢的市,将未实际支出额度按一定比例收回,跨区域调剂至管理使用良好、剩余项目资金有效需求多的市使用。
是否增发专项债引关注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下半年依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根据经济社会形势变化,是否考虑增加发行专项债额度来稳经济,是未来专项债一大看点。”温来成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曾告诉第一财经,下阶段出台增量财政政策的必要性较大,主要是超预期的疫情引发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的缺口需要得到弥补。若政策不加码,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前高后低,随着靠前发力结束以及可支配财力未新增,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四季度基建和经济增速可能回落。
吉富星表示,当前需要超前谋划、加强“重大项目”和“增量政策”双储备,结合形势发展需要,推出一些增量政策,更好实现跨周期调节、保障下半年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或保持在合理区间内。
其实,国务院近期已经采取一些稳投资举措。
6月30日国常会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6月1日国常会决定,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告诉第一财经,下半年“准财政”在发力,新增8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贷款额度,创设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作为预算内财政有效补充。剩下的财政收支缺口,可以考虑通过动用存量专项债额度来解决,此前地方也这样做过。去年底存量专项债额度大概在1.5万亿元左右,预计可行方案是地方发行几千亿元,这样财政收支缺口大部分可以得到弥补。不过剩余限额地区分布不均、优质项目储备不足等,可能影响专项债“加量”效果。
除了动用存量专项债额度外,目前业内建言的另一种增加专项债额度途径,是提前下达2023年部分专项债额度,并调整预算将这笔明年专项债额度提前至今年四季度发行。此外还有专家建言发行特别国债,部分可以像2020年一样用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按照此前授权,今年年底前,国务院可提前下达部分明年地方债额度,但提前发行和使用,可能涉及总体预算调整、额度分配等。相较之下,各地使用上年末专项债务未使用的限额,需要走的制度流程或相对简单,地方人大审议通过即可。”赵伟说。
(责任编辑:综合)
-
盖世汽车讯 11月22日,LG化学宣布与美国田纳西州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将投资逾30亿美元在该州Clarksville设立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工厂,以满足美国市场对电动汽车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新工厂3 ...[详细]
-
本报记者 李玉洋 李正豪 上海报道虽然卫星通信早已不是新鲜事,华为和苹果的新尝试却赋予消费者一份踏实感,让这种“捅破天”的功能攥在消费者的智能手机里。就在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事业群CEO余承东说出“华为 ...[详细]
-
9月23日,今年上海第三批次集中供地正式启幕。从首日情况来看,4幅获得多名竞买人报名的竞价出让的地块有3幅地块触及中止价进入一次书面报价环节,显示出企业间的争夺依然激烈。因在此次集中供地起始价排名前两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9月26日在人民银行网站刊发题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健全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的文章。文章指出,根据中央有关工作部署,2022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 ...[详细]
-
新冠肺炎疫情情况通报11月21日0-24时,我市新增9例无症状感染者镜湖区4例,其中3例隔离点检出、1例重点人群检出;弋江区2例,1例隔离点检出,1例重点人群检出;鸠江区2例,隔离点检出;无为市1例, ...[详细]
-
经济日报本报北京9月24日讯记者姚进)中国人民银行23日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认为,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提供 ...[详细]
-
在北方战线连续多日的被动防御、撤退、甚至是溃败之后,俄军可能要有大动作了。多家俄媒称,俄军正在南方反攻,目标直指尼古拉耶夫。“对尼古拉耶夫的攻势目标是什么?”俄《观点报》23日的报道乐观地称,如果攻下 ...[详细]
-
因投资者忧虑美联储紧缩过头引发衰退,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1.61%,本周下跌4%,创2020年11月以来新低;纳指跌1.80%,本周下跌5.07%;标普500指数跌1.72%,本周下跌4.6% ...[详细]
-
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发布了3条行政处罚信息,剑指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及其相关责任人。罚单显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为:1.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 ...[详细]
-
风险不容忽视。国内存贷利率普遍下行,部分房主提前还房贷的意愿强烈,甚至打起了用更低成本的贷款“置换”房贷的主意,这让善于包装的贷款中介“有机可乘”。记者了解到,当下因为经营贷贷款利率普遍低于房贷,不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