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未来走势如何
来源:经济日报
9月30日,猪肉国家发改委投放今年第4批中央猪肉储备,价格并指导各地联动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未走连续放储之后,势何猪价走势如何?猪肉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价格
为何既收储又放储
一年之内既收储又放储,未走是势何今年猪价调控的一个鲜明特点。
自2月28日起,猪肉国家发改委连续多次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价格进入9月份,未走国家发改委则会同有关部门开始分批次投放政府猪肉储备,势何并指导地方联动投放储备。猪肉
“无论收储还是价格放储,均是未走在市场机制失灵时通过调控手段来实现市场稳定,进而保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告诉记者。
受去年二季度能繁母猪处于高位的影响,今年一季度猪价持续下跌至低位,3月份至6月份连续13轮冻猪肉收储,有效防止了猪价过度下跌,稳定了生产。同样,由于猪价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处于低位,母猪产能调减、配种率下降、生猪出栏季节性低位,叠加市场情绪、资本炒作等多重原因,猪价自6月底开始快速反弹,同比涨幅较大。据监测,9月19日至23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30%,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9月份猪肉消费需求开始进入旺季,加之“十一”假期临近,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需求趋旺,通过央地两级投放储备,有利于保障节前猪肉消费需求,稳定猪肉价格。
多次投放保障需求
8月2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9月份开始分批次投放政府猪肉储备,然而全国猪肉价格并未应声回落。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9月27日全国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1.16元/公斤,依然比8月29日的29.57元/公斤上涨了5.4%。
“放储可有效防止猪价过快上涨。”朱增勇分析。放储主要发生在猪价涨幅较大、重要节日以及短期应急保供之际。例如,2007年猪肉价格暴涨,国家投放4万余吨中央储备肉,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维护价格稳定。2013年9月17日,中秋国庆两节前夕,国家投放300吨中央储备肉。2020年国家投放中央储备肉38次,累计67万吨,创历史最高投放量和投放次数纪录。2021年一季度投放9次,累计21万吨。
从效果来看,多次投放保障了猪肉的消费需求,抑制了猪价的过快上涨。以2020年放储为例,随着储备肉持续投放,尽管猪肉价格仍处高位,但此后周价格再未超过2020年2月第3周的价格水平,逐渐回落。
从生猪期货表现看,放储对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9月26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2301主力合约下跌1.91%,以21795点报收。相较于8月29日23970的最高点,累计跌幅达9.07%。
会否转入下跌周期
历来期货会引导现货,当前生猪期货价格有转入下行通道的迹象,猪价会再次开启下跌周期吗?
“后市猪价可能总体呈现窄幅震荡的趋势。从生猪养殖成本和收益来看,行业平均全成本在17元/公斤左右,按照最新的生猪价格,出栏1头120公斤的肥猪,盈利水平在600元至800元,无论自繁自养还是外购仔猪均处于盈利。若保持当前价格水平,预计全年头均盈利能回到200元左右的正常区间。”朱增勇说。
按照生猪生长规律,一般生猪饲养6个月出栏上市。据监测,8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6.2%,最近“二次育肥”的大肥猪进入市场,出栏活重也在增加,再加上各地陆续投放储备肉,国庆假期猪肉供应量将持续增加。随着猪价反弹,5月份起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止降回升,截至8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连续4个月环比小幅增长,二季度开始生猪存栏量环比增长,预示着四季度生猪出栏量将会继续增长。
“近期,屠宰厂收购的生猪价格比较高,运抵市场以后售价却上不去。当屠宰厂和分割商都挣不到钱的时候,猪肉价格上涨的势头就会受到抑制。”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当前,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均呈上升态势,生猪价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仍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市场形势继续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必要时加大投放力度。
展望后市,朱增勇表示,从8月份起,生猪屠宰量环比增长,同时7月份起猪肉进口量环比增长,生猪供给量将会逐渐增加。四季度猪肉供给充裕,供需基本面将明显改善。同时,6月份、7月份全国规模猪场新生仔猪数同比分别增长8.1%、7.5%。这预示着元旦、春节期间的猪肉市场供应基础较好,届时猪肉供需均进入旺季,价格可能受节假日消费拉动有所上涨,但涨幅不会太大。
(责任编辑:探索)
-
俄媒: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称,将不邀请俄官员参加2023年会议
【环球网报道】下一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将于2023年2月17日至19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当地时间11月21日在推特上发文称,将不邀请俄罗斯官员 ...[详细]
-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陈旭 近日,有网民在“领导留言板”咨询:“北京辅助生殖纳入医保3月26号落地实施,去医院问了说没这个政策。请问这个什么时候纳入医保,还会纳入医保吗?”针 ...[详细]
-
单月股价涨近3倍%VS归母净利跌超3成,中交地产凭什么“出圈”?
每经记者 陈梦妤 素来低调的000736.SZ)突然出圈,原因是一个月股价暴涨287.62%。3月16日,中交地产股价6.3元;4月15日,中交地产股价24.42元。过去16个交易日,中交地产拉出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市场“磨底”行情持续,“稳增长”政策接续发力,这个周末大事连连!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上海市经信委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 ...[详细]
-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31日 第 07 版)本报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杨昊)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首届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峰会30日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出席峰 ...[详细]
-
4月16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第155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疫情防控工作转运专班负责人丁波对于有学校被临时改为集中隔离点的问题作出回应。丁波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最吃劲的时候,筹措足够数 ...[详细]
-
今日4月17日),圈群流传一条“关于捆绑核酸和礼包的通知”消息,称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将向接受核酸检测的居民发放大礼包。消息中提到,礼包为500元标准,包含可乐、薯片、奶茶等,拒绝接受核酸检测着将视为自动 ...[详细]
-
近日,网民郎某见微信群内有人询问金华疫情情况,为吹嘘其了解真实内幕,便在微信群内发布婺城区某女性确诊病例从事特殊职业,并传染给87名服务过的男性等不实信息,后相关信息在网上大量传播,造成不良影响。金华 ...[详细]
-
新加坡《海峡时报》11月20日文章,原题:华尔街“购买中国股票”的呼声越来越高华尔街正在形成对中国股市的看涨共识,对中国政策调整的乐观期待以及11月份股市的大幅反弹,使得一些大银行放弃了长期以来的看跌 ...[详细]
-
郑秉文:今年可能人口负增长 现在是建立养老金最有利窗口期(附实录)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4月1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发表了《老龄化、储蓄率、养老金》为主题的演讲。郑秉文认为,老龄化导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