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渡劫:“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
融创,孙宏穿越磨砺
命运大起大落,斌渡往往转瞬铸就。怕死此刻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的才配体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孙宏
3月25日,斌渡融创发布公告表示,怕死预计无法按期兑付“20融创01”与“21融创03”的才配到期利息,开始与债权人沟通“20融创01”的孙宏债券展期及“21融创03”延期付息。
这一年来,斌渡命运同轨的怕死房企不在少数。公开数据显示,才配截至3月已有超过20家房企与债权人沟通债务延期,孙宏其中包括中国恒大、斌渡世茂集团、怕死……在孙宏斌一番努力与挣扎后,融创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回顾过去,中国房企的发展都如此相似——高杠杆+高周转带动规模与市值快速膨胀,当严厉调控来袭,房地产行业进入寒冬、流动性长期紧绷时,,房企不得不面临过往模式带来的发展阵痛。展望未来,它们的走向不尽相同——巨大的压力并非只在昨天,融创扛到现在,加速回款,自掏腰包,变卖资产,就是不躺平。
或许应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一年来,人们见过了太多的放弃,习惯了无法如期偿债双手一摊的故事;咬牙挺着,坚持一步步走到最后的却少见,而就是它们或许才有可能触底反弹。
“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为何不给拼了命勇敢担责的人,一个继续下去的机会呢?
1
残酷的考验
地产行业仍然处于冰封期,不过为地产行业纾难的信号,已经在2021年发出。
去年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召开,明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两天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两场重要会议,被各方视为市场转向的标志。此后,降准、放贷、降息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多达14项。
事实证明,行业调控暂时告一段落。就在“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目标成为主线后,地产调控的基调也逐步向“支持”转变。
奈何,哨音吹响与政策落地之间存在一条超长的“反射弧”。某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制定并落地专项政策需要时间,因此资金压力仍然存在。
没想到常规比赛结束后,一场漫无边际的加时赛仍在继续。
无法及时得到资金配给,大量房企选择躺平,甚至宣布破产。人民法院公告网以“房地产”为关键词检索,2021年共有343家企业发布破产文书,它们像骨牌一样成片倒下了。
宣布破产是容易的,按规章流程执行即可;继续活着是困难的,毕竟要面对更加严格的现实:为避免更多风险,各地密集出台并从严执行资金监管政策,限制了流动性。
源头没有充分“放水”,监管“大坝”又集中“蓄水”,房企们正在加速干涸。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百强房企销售额环比下降23.5%,同比更是大幅下降47%,较2021年月均水平下降56.5%,期待中的2022年“小阳春”并没有来。
没有业绩就意味着回款降低,众多民企只得面对评级下滑的风险。有数据显示,TOP30民企中,有20家民企处于B级及以下评级,随之而来的恐慌影响金融机构的信心,从而陷入流动性受限的恶性循环。
信心没了,是很可怕的事情。过去击倒房企的还是债务逾期的事实,如今可能只是一条模糊不清的微信截图。
回看融创债务展期,只能感叹:在地产行业去杠杆、降风险的压力下,考验仍在继续,行业并未因此回暖。融创都要面对债务沟通展期的考验,何况其他。
2
坚硬的石头
针对融创当前的处境,有不少悲观言论,其实大可不必。沟通债务展期并未构成实质违约,何况无论融创还是孙宏斌,仍在尽全力摆脱困境,而且有了一些成果。
关于这方面的报道,网络上有不少:2021年,融创并未出现暴雷事件,全部债务均及时偿付,总计超过200亿元;2022年1月还提前偿还了债券“16融地01”,以及到期兑付的ABS,两笔合计约42.5亿元。
在回血方面也拼尽全力,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通过资产出售、股权融资、大股东借款等方式,已经回笼资金超过300亿元。
若非祥生控股集团(02599.HK)与龙光集团(03380.HK)意外暴雷,后续的资产处置与拆借现金仍在继续,不会陷入当前的困境。
如今被打乱节奏,融创面对着一则坏消息,一则好消息:坏消息是除了沟通展期,鲜有其他的路可走;好消息是这个最后的选择,或许是最佳选择。
这是一次尽全力争取时间和空间的竞赛:一旦成功展期,就能阶段性缓解经营资金压力,从而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确保高质量的产品施工与交付。在此基础上,融创就能获得长期稳定的运营现金流,进入相对良性的债务清偿和发展循环中。
“融创现在的选择,是在到期债务处理和稳定经营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接近融创的人士表示。
整体来看,融创还是一个“潜力股”,充足的土地储备是底气所在:根据统计信息,2022年融创共有约7000亿元的可售资源,其中80%位于核心一二线城市。要知道,目前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仍然维持着上升趋势。
融创曾在2021年12月底统计,在现有土储基础上,考虑到目前账面资金、项目完工所需的后续全部资金投入以及全部债务偿还后,预计仍有约4000亿元的权益盈余资金,足以保证后续全部项目的高质量交付。
换言之,只要孙宏斌不躺平,只要让融创平稳度过这次难关,时间就能换得理想的结果。
孙宏斌会躺平吗?肯定不会,否则就不会在困难的时候慷慨出手4.64亿美元,为融创提供无息资金,确保此前公开市场债券如期支付。孙宏斌已经豁出去了,眼下将救命钱塞给融创,他的人生走向早与公司紧密捆绑在一起。
至于融创,其实早就从“冒险模式”转向“求稳模式”——口袋里还有充足的资产,前期已经在抓紧兑换大量现金补充流动性;现在只要继续努力,总能够彻底出清风险。
这样看来,融创或许是那块“坚硬的石头”。
3
未来,剩者为王
当然,还会有看空的观点:无论融创有多坚硬,它终究只能是块石头,一块石头能值多少钱?
不少人认同这一观点:曾几何时,“恒碧融万”四巨头快速成长,成功取代“华南五虎”(碧桂园、恒大、富力、雅居乐、合生创展),成为新一代地产偶像,那是何等风光。
如今虎落平阳,一年前的市值还有1590.15亿元(2021年3月17日),一年后降到282.04亿元,82.3%的降幅如何能够重回旧日辉煌呢?
其实还真有机会。
从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房住不炒”的基调至今,地产行业优胜劣汰已经持续了六年时间。经过大浪淘沙的房企,已经告别“双高”的发展模式,逐步清空风险,具备融入新时代的能力和条件。
与此同时,被淘汰的房企将会让渡大量资产和发展空间,留给幸存者共同分享。一旦黄奇帆“九成房企自然消亡”论最终成型,剩下的一成将会分享整个市场的蛋糕。随着新冠疫情影响减轻,市场回归正轨,整个行业将会是全新的面貌。
只要你还活着,已经自证足够强悍的生命力,能够分享未来的生存空间,这个信念支撑众多房企绝不躺平,其中也包括融创。
眼下,如上设想正在按部就班地落地: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同日作出表态,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积极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顺应调控大势,全国各地的监管政策开始松动。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2022年共有55座城市对楼市政策进行松绑,各项条例涵盖放松限购限贷、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放松限售及购房补贴等多方面。
调控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强化整个行业的健壮性,加速市场优胜劣汰,而非让地产停滞不前。因此首创证券首席分析师王嵩表示,结合近期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态“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扭转”,以及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相关描述,基于防风险意图的地产政策宽松化有望贯穿全年。
为了进一步纾解地产行业流动性,房地产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条红线”,主管部门通过全新的方式为房企提供流动性。这些政策,对家底够厚的融创同样是利好——当你可以买,证明你活得很好;当你还有的卖,手里就有了一张希望的船票。
当然就此断言融创将重获旧日辉煌是武断的,毕竟眼前的考验还没有过,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很有必要让融创这枚子弹“再飞一会儿”。
4
结语
眼下,看空地产股成了普遍现象,对房企的负面态度甚至酝酿出近似“妖魔化”的形象。其实大可不必。地产行业仍然是中国支柱型产业之一,健康发展应该得到各方的支持,而不是盲目地指责,甚至咒骂,这些都没有必要。
求稳并不意味着停滞,也可能是一次突破旧观念,融入新时代的机会。多轮优胜劣汰,已经让行业经历过脱胎换骨的疼痛,当融创站在辞旧迎新的关口,为何不多些信心呢?
(责任编辑:休闲)
-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当地时间20日爆料,英国政府声称要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却把大批运抵英国的俄罗斯石油登记为“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一漏洞让俄罗斯石油源源不断输入英国。今年5月,“马里纳三世”号油轮悬 ...[详细]
-
小摩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1316)“中性”评级,将今明年盈利预测下调60%/15%,以反映未能达致该行盈利预测,目标价由4.6港元上调至5.5港元,主因生产和毛利复苏。由于4900万美元的一次性非现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8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特斯拉与负责对采购订单进行内部调查的法务部门负责人分道扬镳。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法务部门负责人大卫·赛尔David Searle)不到一个月前已经离职。 ...[详细]
-
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装〔2022〕1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 ...[详细]
-
编辑/刘蕊本周一,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对媒体证实,该公司已经“差不多敲定”,计划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新工厂生产3纳米(nm)芯片。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一座价值120亿 ...[详细]
-
兴证全球谢书英:寻找ROE持续向上的公司,买的是优秀制造业抢占全球份额的能力
“简单”、“理性”、“专注”。在与谢书英的访谈中,这位美女基金经理用这三个词来形容自己。而在寻找优秀投资人身上的共性时,这三个词同样高频出现。谢书英2009年加入鹏华基金,任行业研究员,研究领域覆盖银 ...[详细]
-
中煤协发布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 双碳下煤企应如何做好责任建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8月18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2022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发布了《煤炭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与《煤炭行业社会责任指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业协调部处 ...[详细]
-
中新网8月18日电 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有关情况,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夏俊在会上表示,下一步,海关将采取措施继续支持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列、国际邮件等新业 ...[详细]
-
大族激光股价年降48.6%机构加速离场 两次“A拆A”拟再推子公司创业板上市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已经不是新鲜事,而002008.SZ)更是对此十分热衷。2022年11月18日晚间,大族激光发布公告,拟分拆 ...[详细]
-
记者/李雨宸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已经敲定了两家主力电池供应商,分别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这两家电池公司也是国内新能源领域头部电池大厂。对此,第一财经记者今天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比亚迪,对方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