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中有农药残留正常吗?还能不能吃?听听专家怎么说→
农民日报
每年在草莓大量上市期间,草莓残留吃听总会出现不少与草莓有关的中有正常视频。有的农药视频声称草莓从育苗到采摘全过程需要施用多种农药;还有的甚至声称草莓种植会使用兽用抗生素。这些视频不断传播发酵,听专引发不少网友的家说担心。
对此,草莓残留吃听中国食品辟谣与科普联盟采访了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中有正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相关专家。农药专家们一致表示,听专如上视频里的家说内容很多都不是事实,容易引发消费者担心和顾虑,草莓残留吃听导致消费信心下降,中有正常严重影响草莓产业发展。农药
那么,听专草莓中有农药残留正常吗?家说草莓检出多农药残留,还能不能吃?一起来看专家们是如何为公众答疑解惑。
焦点一
草莓上种子的形态与经常打药有关?
有自媒体平台发布视频,自然草莓上的粒(就是种子或籽)都是鼓出来的,而经常打药的草莓每个籽是凹下去的,凹的越深就证明打药次数越多。
专家表示,这个说法完全错误。草莓种子(籽)在果实表面的位置其实就是草莓品种的一种外部特性,有的草莓品种(如“越秀”)籽是凸出表面的,但有的品种(如“越心”)籽是凹入表面的,这与是否打药或打药次数没有任何关联。
焦点二
青霉素钾等兽用抗生素能提高草莓抗性?
部分视频称,很多农户给草莓打兽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钾”,以提高草莓的抗性。
专家们认为,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兽用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由细菌侵害引起的动物疾病,如青霉素钾用于呼吸系统感染、猪丹毒等。但草莓生产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多为真菌性病害,使用防细菌的抗生素来防真菌根本毫无用处。
即使草莓发生一种叫“空心病”的细菌性病害,也可用噻唑锌等能杀细菌的农药加以防治,但不能使用青霉素钾等抗生素,我国早已规定抗生素不得作为农药施用于农作物。
焦点三
草莓苗移栽前农户都会使用百草枯等除草剂来除草封地?
专家表示,目前草莓上只有甜菜安和甜菜宁两种除草剂茎叶喷雾已取得国家农药登记,而丁草胺等其他除草剂在草莓上均尚未得到允许使用,特别是百草枯除草剂已在我国禁用。
当前草莓生产提倡清洁栽培,种植户大多采用地膜覆盖来抑制杂草发生,同时防止草莓接触土壤引发污染,确保草莓质量安全。专家建议,如果发现有种植户使用百草枯等禁用农药的行为,一定要向执法部门举报,提供相关线索。
焦点四
种植草莓要打很多次农药,并且还是高毒农药?
由于草莓生长期间常遭到20多种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易造成死苗、减产甚至绝产等严重后果。目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也在大力推广,但大多数情况下仍需要配合使用农药才能达到防病治虫、高产优质的目的,因此目前草莓生产还离不开农药的使用,即使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正因为草莓在种植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多种病虫害,因此将2至3种农药混合一起施用也是正常现象。但有的视频谈到“草莓至少需要打8-10遍药,每次打药最少有6到7种”的现象是不常见的。实际上,草莓用药主要在育苗期,开花后很少用药,因为大棚里有用于授粉的蜜蜂,一旦用药不当,容易对蜜蜂产生伤害,得不偿失。
专家们表示,目前我国登记在草莓上允许使用的农药都是通过科学试验证明其药效和安全性后才得以批准使用的,只要按标准或标签说明使用,就不存在安全问题。这就好比一个人如果生病了就需要吃药,只要你按医嘱或标签说明吃药就不用担心,两者是一个道理。
焦点五
草莓中有农药残留正常吗?草莓检出农药残留还能不能吃?
草莓生长期很长,若在开花前施药,特别是苗期施药,残存在草莓植株上的农药经过太阳光照和生物降解后,农药残留会大幅降低。此外,随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不断进步,草莓如果用了某种农药,哪怕残留极低甚至痕量,都会被检测出来。因此,检出农药残留是正常现象。
专家表示,为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每个国家都有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用以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我国制定了草莓中177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基本涵盖草莓生产所用的相关农药。只要检出的农药残留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草莓就是安全的。各国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时一般会增加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只要残留量低于标准就可以放心食用。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食安
笔谈
要让恶意造谣者付出代价
草莓因其香甜多汁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与此同时,围绕草莓的谣言却始终层出不穷。如有的视频声称“吃草莓会导致出血热”;还有的视频声称草莓打药多,称其是“百毒之首”的水果。草莓仿佛是自带“招黑”体质,各种“传言”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难以辨别。不少人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选择盲目跟风,不知不觉成为谣言的助推者。
可谣言一出,最受伤的还是广大农户。
因此,农产品谣言必须加以遏制。而遏制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的发生需要系统治理,但最重要的是监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谣言的传播成本一再降低,但澄清谣言却需要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行政成本。传谣易,辟谣难。有关部门应当意识到农产品谣言的危害性,依法依规对谣言传播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和处罚,让监管“长出牙齿”,让恶意造谣者付出代价。
其次,谣言止于智者。社会多方主体应当主动宣传,对热门的谣言及时回应、主动发声,用知识和真相“斩断”谣言传播的链条。还应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提高社会和公众的科学素养,防止无辜的围观群众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此外,有关部门还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大数据工具梳理出谣言的传播轨迹、人群画像等基础信息,从而建立相应舆情预警机制,在谣言传播早期对相关舆情提前介入,从而防止谣言的大范围传播。
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放心农产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当前“舌尖上的安全”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从“药瓶子”到“菜篮子”,从“果盘子”到“米袋子”,所有环节的监管坚持“严”字当头,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力气,通过专项治理行动、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等系列举措,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覆盖。市场的信心提振了,伤农谣言自然会失去生存空间。
总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更不能成为一再误伤农户的谣言温床。只有让监管和执法“长出牙齿”,让科学与真相的子弹多飞一会,农产品谣言自然无处遁形。
作者:丁乐坤
(责任编辑:休闲)
-
我国网络诚信发展年度报告首次发布 网络诚信建设整体状况持续向好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31日 第 06 版)本报天津8月30日电 记者靳博、金歆)8月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诚信建设高峰论坛在津举行,会上首次发布网络诚信发展年度报告— ...[详细]
-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5月8日报道,近日,美国前情报官员斯科特·里特称卖给乌克兰的技术装备没什么用。报道称,里特在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把北约国家称作乌克兰的敌人,因为北约提供给乌克兰的都是过时的 ...[详细]
-
皇后×中国国家博物馆打造“东方百美园”,获选2022百大年度品牌人物榜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远离“盲盒”坑人陷阱!“盲盒星球”“拼拼有礼”被点名......
逐渐成为投诉热点▲资料图据悉,2021年以来,杭州市消保委接连收到不少关于盲盒产品的投诉件,主要问题集中于不予发货、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诱导消费、不承担售后责任等。案例12021年12月22日,某消费者 ...[详细]
-
北京时间23日晚,美股周三开盘涨跌不一。投资者关注美联储会议纪要,以判断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美国上周初请失业救济数据与10月耐用品订单指数均超出预期。道指跌6.53点,跌幅为0.02%,报340 ...[详细]
-
寻找品牌建设先锋人物,传递年度品牌榜样力量。由新浪财经携手中国品牌创新实验室、集团联合打造的2022百大年度品牌人物榜于5月10日正式公布。主导:杜兰 高级副总裁主创:吴骏华,董斌,郭磊,方序东,赵婧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三言财经5月10日消息,昨日,温州失控车主陈俊意发布道歉信称,自己捏造“特斯拉自动加速刹车失灵”等言论,并且该车主提到事发后,河南张女士和天津韩先生都曾与其联系。今日,河南特斯拉“车顶维权”车主张女士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读数一帜 A股分行业的营收与净利润变化趋势显示,石油石化行业业绩表现亮眼,汽车、房地产、可选消费等行业业绩萎缩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半年 ...[详细]
-
5月10日,据“荣县微报”公众号消息,荣县岩石意外垮塌现场搜救工作结束,5人遇难。目前,垮塌岩体50米范围内的16名群众也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