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多渠道补充资本:上半年“补血”超500亿元,“造血”功能有所提升
本报记者 冷翠华
近日,补血多家评级机构陆续发布2022年度保险机构跟踪评级报告。险企血功报告显示,多渠道补诸多险企面临持续补充资本的充资超亿压力。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本上半年今年上半年,元造9家险企成功发行资本补充债,所提升合计211.5亿元;13家险企通过增加资本金的补血方式补充资本,包括股东增资、险企血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多渠道补以及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等方式。充资超亿
整体来看,本上半年上半年险企补充资本总额超500亿元,元造目前仍有不少已发布计划但尚待落地的所提升资本补充计划。业内人士认为,补血预计下半年险企资本补充水平仍将处在高位。
险企资金需求强
充足的资本金是险企保证偿付能力充足,保障业务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今年以来,险企对资本金的需求持续维持在高位,部分险企偿付能力已经表现出明显压力。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险企业务规模壮大,其需要提高资本金以保障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时,今年随着偿二代二期工程的落地实施,不少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下降,险企也需要补充资本。
以某人身险公司为例,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今年,该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对资本的消耗有所加大,同时,偿二代二期工程下,对核心资本的界定更为严格,使得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指标下降明显,未来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报告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各年度末以及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74.91%、158.28%、144.79%以及141.6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43.33%、132.52%、109.47%以及70.81%。由此可见,该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持续下降态势。
同时,今年一季度末,另一人身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7.79%,较上年末下降26.82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7.69%,较上年末下降6.67个百分点。“现阶段来看,公司的偿付能力已达到监管要求但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业务的持续发展将使公司面临资本补充压力。”中诚信国际在报告中表示。
联合资信报告指出,财信吉祥人寿“随着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的持续发展,公司核心偿付能力水平明显下降,未来资本补充压力较大”。
今年以来,偿二代二期工程在保险行业全面落地,在新的监管规则下,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降,部分保险公司申请了过渡期政策。同时,银保监会近期下发通知,将对70家险企开展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评估。险企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体系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审视,整体来看,保险业对资金的需求持续强劲。
多种方式齐上阵
为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险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补充资本。除了发债、股东增资这两种较为常见的方式外,还有险企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或者将任意盈余公积金转增股份的方式来补充资本。业界人士认为,这说明部分险企“自我造血”功能得以提升。
从发债来看,《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9家险企成功发行资本补充债,合计211.5亿元。其中,太平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各发债50亿元;人保健康、国任财险各发债30亿元。除了已经发行完毕的债券,更多险企上半年发布了发债计划但还未“落地”,如拟发行180亿元资本补充债,拟发行200亿元资本补充债等。
不同险企发行的资本补充债票面利率差异较大。例如,票面利率最高的达6.25%,其次为5.50%,最低的为3.45%。一位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发行主体之间的公司性质、业务质量等因素不同所致。
而从同一险企在不同时点发行的债券来看,当前利率较此前有所下降。例如,建信人寿2021年发行60亿元债券,票面利率为4.3%;今年3月份,其发行20亿元债券,票面利率为3.7%。同时,招商局仁和人寿去年6月份和11月份各发债1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4.9%和4.8%,今年6月份,其发债11亿元,票面利率进一步下降至4.3%。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受市场利率的影响,一般而言,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当前市场利率呈下行趋势,也是新发债券利率走低的原因之一。
从其他资本补充方式来看,4月17日,平安养老发布公告称,为保障偿付能力,支持业务发展,拟向股东申请增资105.2亿元,本次增资后,其注册资本将增加约45.94亿元。股东增资,也是险企较常采用的增资方式,但整体上看,近两年股东增资难度有所增加。
徐昱琛认为,部分股东由于各种原因自身现金流受限,增资可能“有心无力”,也有部分股东可能对保险业发展预期偏向谨慎,增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还有险企使用了较少出现的增资方式。例如,英大泰和财产保险将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增资35亿元,转增后,其注册资本增加至65亿元;太保产险则将任意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合计转增股份4.78亿股,合计金额约为12亿元。这种增资方式在业内被认为是“自我造血”,是公司处在良性发展阶段的表现之一。
徐昱琛表示,险企提升“自我造血”功能,一方面要提高业务端品质,改善承保利润,另一方面在投资端要结合新的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减少对资本的消耗。
(责任编辑:焦点)
-
银保监会法规部副主任杜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将专门增加对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措施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银保监会法规部副主任杜墨11月22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银保监会正牵头推进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下称银监法)修改工作,同时配合人民银行推动金融稳定法、商 ...[详细]
-
8月18日晚间,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在解决口腔种植领域收费不规范、费用负担重等问题。种一口好牙不亚于买辆宝马车,如何倒逼种植牙费用下 ...[详细]
-
教育部网站8月18日消息,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其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 ...[详细]
-
来源:华夏时报华夏时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种植牙集采真的要来了。日前,国家医保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此次《通知》的发布释放了强力集采的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Choice数据显示,继7月净流出A股市场后,8月北向资金小幅买入A股127.13亿元,其中沪股通渠道表现相对强劲。具体个股方面,食品饮料、电力 ...[详细]
-
紧急搜救!青海山洪暴发,6245人受灾,16死多人失联!全球气候尖峰时刻,新西兰、英国皆有大事
灾害发生后,青海省迅速启动省级突发灾害事件Ⅱ应急响应。国务委员王勇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省委书记信长星接报后立即作出抢险救灾部署,并委派省长吴晓军率有关负责同志赶赴现场组织开展救援,全力搜救人员、转移 ...[详细]
-
前7个月新增专项债超3万亿:基建最受益 后续如何用好用足限额
地方政府专项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专项债的最大特点便是提前发力,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3.47万亿元,基本完成了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比去年提前半年。从投 ...[详细]
-
月饼包装“瘦身”标准实施,记者发现过度包装和混搭销售仍然存在
为了解决月饼、粽子过度包装问题,修改后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已于8月15日起强制实施。新版国家标准特别提出,月饼的包装层数最多不超过三层,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且包装材料不得使 ...[详细]
-
广州晋级“强磁场”:全球独角兽增速全国第一 面向全球释放“湾区引力”
“在中国,广州是独角兽企业增长最快的城市,半年以来增加了9个全球独角兽,总数达到了19个,超过了传统创业生态城市波士顿,足见广州在顶尖投资创业企业方面很有优势。”8月30日上午,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 ...[详细]
-
财政部、应急部紧急下达4.2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8月17日,财政部、应急部紧急下达4.2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其中预拨2.1亿元,支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新疆等7省区、市)做好抗旱救灾工作,重点解决城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