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元理财1年多仅赚9元?“理财刺客”为啥频繁出现?
作者:江瀚视野观察
最近一段时间,理财刺客关于理财产品的理财问题已经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关注,起因是年多一个投资者花了一万元买理财最终仅赚9元,很多人惊呼是仅赚“理财刺客”,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啥频“理财刺客”是怎么出现的?
一、1万元理财1年多仅赚9元?繁出
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在“雪糕刺客”引起热议后,理财刺客不少投资者也在网络平台吐槽遇到了“理财刺客”。理财他们购买的年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到期收益与业绩比较基准相差甚远。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仅赚在市场利率下行的啥频大背景下,多家银行近期发布公告下调了理财产品的繁出业绩比较基准,或许这将降低投资者的理财刺客心理预期,减少“理财刺客”带来的理财刺痛。
“5万放了476天赚了170多,年多买的时候标注4.4%的基准,差的也太多了吧。”6月底,网友小思在社交网站晒出了自己理财资金到期的页面截图,对自己的收益感到很失望。
北青报记者查询这家银行的官网,找到这款产品的到期信息公告。这款产品是某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于去年3月初发行的一款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产品,风险等级PR3,投资期限476天,到期日是今年6月27日。该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是4.4%,但到期日产品净值却只有1.0035。北青报记者粗略计算,其实际年化收益率在0.27%左右,还不到业绩比较基准的1/16。
另一位网友小丽买的也是这家理财子公司的一款风险等级为PR3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投资期限15个月,到期日是今年4月26日,业绩比较基准为4.20%(年化)。
北青报记者从该银行官网查询到,该产品到期日净值为1.0009,也就是说1万元投资了15个月,能挣9元钱。粗略计算,实际年化收益率约为0.072%,大约是业绩比较基准的1/60,甚至只相当于托管费率0.20%的1/3。
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封闭式产品中12380只产品披露了业绩比较基准,有9.42%的产品到期收益未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中枢。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到期的产品中,业绩未达标的产品数量接近1200只。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理财公司已着手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中银理财7月29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公司拟于8月3日起对“中银理财-稳富(月月开)0102”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由 2.50%- 3.80%(年化)调整至 2.30%-3.60%(年化),即在原业绩基准基础上下调20个。
二、“理财刺客”为啥频繁出现?
说实在,看到这样的理财产品,很多人都会很奇怪这个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比起他们之前说的预期收益差距已经不能用巨大来形容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当前理财产品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又在什么地方?
首先,刚性兑付早就成为了历史。在中国理财市场发展的历史上,刚性兑付曾经是整个市场最受关注的事情,当时由于历史原因等众多原因,大部分的理财产品销售机构都是刚性兑付的,让很多人认为理财产品购买的时候宣称能有多少收益应该就有多少收益,这个是刚性兑付曾经的逻辑。但是,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整个市场的刚性兑付早就被打破了。
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其他类的理财产品,早就不是一些人理解的保本保收益产品了,最近被反复提及的甚至引发热议的产品,都是那种非保本保收益的产品,大家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候看到的收益,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预期收益,而是比较基准收益。什么是比较基准收益呢?是理财产品的设计人员,根据基于产品性质、投资策略、过往经验等因素对于产品所设计的一个收益目标,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
简单点说,现在的理财产品特别是不少人买的数值型理财产品,只有所谓的业绩比较收益而没有预期收益,举个例子,一般情况下用户购买这种理财产品,就像是一个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业绩在考试之前和爸妈说我预计能考多少分,但是实际上到底能考什么样的成绩,是由于当时考试时候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使是平时门门90分的优等生,也有可能在一场很难的考试之中考出不及格的成绩。当前的理财其实就是这样,那种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就是这个意思,业绩比较基准相当于一个理财产品考试的及格线,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有些人考的很好,有些人却考的很差,投资者最后拿到的实际收益可能比业绩基准高,也可能比业绩基准低。
其次,为啥会出现不少理财收益未达标呢?如果说只是一个产品的收益不达标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过我们也看到了今年上半年业绩未达标的产品达到了近1200只,这么多产品都业绩不达标,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不少理财产品的收益都不达标,实际上是和当前的整个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今年上半年以来整个资本市场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波动,有多重因素在影响市场,具体来看:
一是整体的市场利率水平较为宽松,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充裕,金融机构很多都在降低自身的利率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金融机构都不太愿意支付较高的利率,从而导致了市场上的整体利率偏低,进一步影响了很多货币类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银行间债券的收益,让市场的基本利率出现了比较大的下降。
二是股票市场的表现不及预期,我们看到受到美联储加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的股票市场表现始终不及预期,不少股票的整体表现都比较差,特别是不少基金重仓的科技股整体表现不足,最终让不少基金的投资收益较差,甚至出现了比较大的撤回或者亏损现象。
三是债券市场的表现特别是公司债的问题较多,当前整个市场上,不少公司的整体业绩承压比较明显,企业的经营压力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公司债的整体收益不佳,甚至于某些房地产企业的公司债还出现违约或者逾期的现象,都导致了整个理财市场的收益不足。
因此,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理财市场的收益不景气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第三,“理财刺客”的出现到底意味着什么?当前,理财市场的产品购买其实就是一个相当考验投资者的投资能力的事情,这是因为投资者必须要学会去看自己买的产品到底是什么?
建议对于各位投资者来说,每次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仔细研究自己购买产品的投资标的,这些投资标的的风险情况,再结合基金的过往业绩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从而进行多元化的选择和判断。
如果自身的投资经验不够丰富,建议还是选择相对风险更小的货币基金投资,否则很容易出现大家看到的“理财刺客”的现象。
而对于各家基金公司和银行来说,当前市场的波动较大也给其理财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市场环境好,大家都赚钱看不出好坏,但是现在当大潮退去,才能看出到底谁才有真本事。
所以,现在买理财可不能盲目购买,去认真研究才是最关键的。
(作者江瀚为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休闲)
-
纪检监察人才缺口背后,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巨大需求2018年底,郑洪第一次考研,报考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监察法实务方向。这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设立国家监察委 ...[详细]
-
苹果分析师郭明錤表示,苹果正在测试一款9英寸可折叠显示屏的设备,但该公司传闻已久的可折叠iPhone不太可能在2025年或以后推出。郭明錤在推特上说,苹果正在 “积极测试 ”一款配备9英寸可折叠OLE ...[详细]
-
新浪数码讯 4月2日上午消息,戴尔的新型触控笔Premier Rechargeable Active Pen内置了Tile提供的内置查找技术,可以更容易让其使用者找到。手写笔找不到确实是一个常见情况, ...[详细]
-
第57号)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巨大压力。为进一步从严从紧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现就加强我市有关疫情防控措施通告如下。一、强化人员 ...[详细]
-
北京时间22日凌晨,美股周一午盘维持下跌局面。本周市场焦点是多家零售企业的财报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投资者密切关注零售业在“黑色星期五”的销售表现。道指跌153.47点,跌幅为0.45%,报33 ...[详细]
-
人口竞争,再生变局。根据最新统计公报,2021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达1364.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12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这意味着,武汉以1364.89万的人口规模,反超郑州的1274 ...[详细]
-
4月1日,在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潍柴动力董事长兼CEO谭旭光称无人驾驶就是忽悠。其进一步解释:“辅助驾驶是希望,特定环境可实现,比如说在港口实现,但是港口历史上已经投入到位了,要再重新换无人驾驶 ...[详细]
-
据路透社4月1日报道,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当天称,他们正在华盛顿协助中方下载“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的驾驶舱话音记录器数据。报道称,MU5735航班的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已经 ...[详细]
-
来源:期货日报8月15日央行超预期政策性降息带动期债高开高走,形成技术上的向上跳空缺口,成为主要价格支撑区域。随后市场通过振荡调整消化一系列稳增长与宽信用政策消息,前期高点产生明显压制,但价格始终在缺 ...[详细]
-
华为的分红计划正式出炉:约614亿元人民币!根据华为年报,华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36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5.9%至1137亿元。分红614亿元,分红比例高达54%。华为分红豪爽,A股上市公司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