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客运新规今起实施 列车内进食、使用电子设备外放等行为将被禁止
4月1日起,轨道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今起《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
其中对于乘坐轨道交通的客运市民行为规范做出具体要求,包括车门或站台门关闭后扒门、新规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实施食使设备列车内进食等行为将被禁止。列车
据了解,内进《办法》共7章43条,用电包括总则、外放基础管理、等行客运组织、被禁客运服务、轨道乘客行为规范、交通今起服务监督与提升、客运附则等章节。新规在乘客行为规范方面,规定乘客应遵守票务管理规定,明确了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以及影响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要求乘客在疏散时服从工作人员指挥和引导,提倡文明乘车美德等。
其中在10类禁止性行为中,规定了乘客禁止拦截列车,在列车车门或站台门提示警铃鸣响时强行上下列车,车门或站台门关闭后扒门;在7类约束性行为中,规定了不得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
同时在《办法》的7类约束性行为中,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乘客在乘车期间,不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关于乘客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
禁止乘客有下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
(一)拦截列车,在列车车门或站台门提示警铃鸣响时强行上下列车,车门或站台门关闭后扒门;
(二)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按钮和开关装置,在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
(三)携带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放射性、腐蚀性以及其他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进站、乘车;
(四)攀爬或者跨越围栏、护栏、护网、站台门等,擅自进入驾驶室、轨道、隧道或者其他有警示标志的区域;
(五)向轨道交通线路、列车以及其他设施投掷物品;
(六)损坏车辆、站台门、自动售检票等设备,干扰通信信号、视频监控设备等系统;
(七)损坏、移动、遮盖安全标志、监测设施以及安全防护设备;
(八)在车站、列车内吸烟,点燃明火;
(九)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逆行、推挤、嬉戏打闹;
(十)影响运营安全的其他行为。
乘客不得有下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的行为:
(一)在车站或者列车内涂写、刻画或者私自张贴、悬挂物品;
(二)携带动物(导盲犬、军警犬除外)进站乘车,携带有严重异味、刺激性气味的物品进站乘车;
(三)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乞讨、卖艺及歌舞表演,大声喧哗、吵闹,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
(四)骑行平衡车、电动车(不包括残疾人助力车)、自行车,使用滑板、溜冰鞋;
(五)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
(六)随地吐痰、便溺、乱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躺卧或踩踏座席;
(七)在车站和列车内滋扰乘客的其他行为。
(责任编辑:综合)
-
2022论坛年会11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金融街举行,反垄断专家黄勇在一场平行论坛上建议,金融领域应落实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探索完善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增强金融政策 ...[详细]
-
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 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6日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称,俄民众对总统普京的信任度在过去一周内上升0.9个百分点,达到81.5%。报道称,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4月25日至30日对 ...[详细]
-
部分iPhone遇奇怪Bug,苹果Apple Music从商店下载后会替换Dock栏其他 App
IT之家5月6日消息,据MacRumors报道,AppleMusic似乎受到了一个错误Bug的影响,导致应用程序在从AppStore下载时直接安装到Dock栏中,该应用甚至替换了Dock中的其他第一方 ...[详细]
-
中新财经5月6日电 601166.SH)6日晚间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22年5月5~6日分别收到董事、副行长陈锦光和董事、副行长、董事会秘书陈信健提交的书面辞呈。兴业银行6日晚间公告。陈锦光因达到法 ...[详细]
-
中新网11月23日电 题:彭华岗:广大企业要肩负起四方面的“时代责任”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近日,由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责任云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北京责任展暨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发布会”在京召开 ...[详细]
-
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6日报道,乌克兰驻德国大使安德里·梅利尼克拒绝就他对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和德国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发表的有争议言论道歉。梅利尼克接受德国广播电 ...[详细]
-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6日讯 4月28日,张家口银行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张家口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3.69亿元,同比增长8.7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2. ...[详细]
-
美国4月就业人数继续强劲走升,薪资增幅趋于温和,但劳动参与率的意外下降显示劳动力市场仍将保持过于紧俏。美国劳工部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42.8万人,与3月增幅基本相符。失业率持稳于3 ...[详细]
-
汽车行业共议“缺芯、贵电”破局之道 推动核心零部件技术国产化,智能化竞争需开放共赢
每经记者 黄辛旭 李星 每经编辑 裴健如 2022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电动化”上半场转向“智能化”下半场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自主品牌大跨步发展的一年。“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就要做汽车强国。”日前,工业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