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龙头扎堆赴海外上市 版图扩张之下如何算好环保经济账 ?
筹谋近半年,锂电龙、扎堆张之账等4家锂电龙头终于在瑞士上市。赴海
“锂电企业作为国内相对优质的外上企业,会在政策推动下更积极地走向国际”,市版算好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8月2日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图扩瑞士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下何中国企业挂牌能够更好吸引国际投资者、环保特别是经济欧洲的投资者,加上欧洲也是锂电龙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市场,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开拓当地的扎堆张之账资源。
“特斯拉CEO马斯克说,赴海现在的外上锂电池就是过去的石油,为了石油我们曾经战斗过,市版算好现在是图扩不是也要为锂资源战斗 ?”董事长刘金成近日在“智荟中欧·北京论坛”上发问。
但是,在锂电池版图争夺战打响的背后,企业也面临着不同的环保要求。刘金成透露,目前亿纬锂能生产每瓦时电池的碳排放有87g,但是欧洲客户要求到2030年碳排放只能有15g。此次瑞士上市的格林美则在2021年年报披露,公司近十年累计环保投入占公司总利润的六成。
既要环保达标也要发展盈利,这笔经济账怎么算?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上述论坛中做出判断——随着产量扩大、技术改进,成本下降加快,绿色产品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比传统产品价格要高,但绿色溢价未来总会逐步由正变负。
锂电龙头扎堆赴海外上市 打响版图争夺战
“目前的产业结构之下,中国整个锂电池产业链在全球占有优势地位”,刘金成称,锂电让我们国家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不仅是国内企业,国际巨头同样关注锂电。今年7月,有基金合伙人在推特上发言称“没有能源的独立,就没有安全”,马斯克随后公开回复表示,锂电池就是新的石油。
事实上,为了扩张版图,我国不少锂电企业已经打响了“新石油”争夺战。
7月28日,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我国首批四家上市公司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这四家公司分别为、、格林美、国轩高科。此外,的相关申请也已经获得证监会受理,即将成为第五家公司。
一方面,多家上市公司都明确表示,此举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例如科达制造公开表示,此次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将有利于公司拓展国际融资渠道,吸引更多外国资本支持公司业务发展,并丰富公司股东结构的多元化程度,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
另一方面,提升品牌影响力也是上述几家公司的重要目标之一。“此举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国际知名度,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品牌形象,落地全球化战略,提升和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国轩高科表示。
媒体报道称,国轩高科计划在2025年将三分之一的产能转移到海外,以满足海外电动汽车制造商和储能家庭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今年6月末,国轩高科在德国哥廷根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据介绍,国轩高科的哥廷根基地会开发符合欧洲本土的新能源电池产品,开展大巴电池、汽车电池、储能电池、移动充电等系列产品的生产,未来客户拟覆盖储能、商用车及乘用车领域。此外,国轩高科还宣布了美国建厂计划。
杉杉股份也是如此。一方面,杉杉股份表示将持续加大海外市场资源投入,建立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创新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另一方面,公司在2021年报中披露,为了加快公司正极材料业务海外市场开拓及客户结构优化,公司向BASF转让正极业务子公司杉杉能源19.6%的股权。
全球化生意之下 环保经济账怎么算?
然而,出海并没有那么简单,环保就是一道门槛。刘金成算了一笔账。
他介绍,欧洲客户要求亿纬锂能在2025年生产每瓦时电池的碳排放只能是27g,而到了2030年碳排放只能是15g。然而亿纬锂能现在的碳排放数据是87g,这也就意味着,亿纬锂能生产电池的工厂必须百分之百使用清洁能源,镍必须50%是循环使用。
目前不少出海企业也在环保项目上进行了投资。此次瑞士上市的格林美今年5月就与匈牙利方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在匈牙利打造生产基地来满足欧盟的相关要求。格林美计划通过“电池回收、材料再制造、电池梯级再利用”的过程实现报废动力电池循环回收。
格林美在2021年年报中就提及,要基于ESG价值观,以镍钴锂钨资源循环和塑料再生为载体,发展与全球企业的绿色价值链合作,发展与全球车厂、电池厂的定向循环关系,签署定向循环协议,开发定向循环业务模式。
年报显示,最近十年,格林美累计环保投入达26.23亿元,占公司十年总利润的60.73%。2021年,公司环保投入4.80亿元,同比2020年上升36.05%。
不过刘金成也表示,企业减碳的成本并不会一味上涨。从2021年开始,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通过大规模的制造和工艺的进步,成本大幅下降。如果不考虑当前阶段的资源问题,其实成本不会是全行业抱怨的话题,“我们可以把成本做到很经济”。
举例来说,动力电池中一瓦时可以是0.5元左右,而储能电池每度电的成本可以是0.15元左右,发电的成本也可以做到0.15元左右,储能与太阳能发电相加,成本已经可以低于火电成本。
刘世锦也表示,作为增量的低碳或零碳新能源,随着产量扩大、技术改进,成本下降加快,绿色产品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比传统产品价格要高,但绿色溢价会逐步由正变负,新能源代替老能源的减碳成本优势增大,进而加快新老能源比例的转换进度。
实际上,减碳仍然需要多国合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WTO前总干事拉米在上述论坛中表示,如果美国、欧盟和中国之间缺乏有力合作,是难以实现碳中和的。
“我相信中欧在低碳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拉米表示,欧盟可以将技术、资源等向中国转让,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把零碳排放作为欧盟与中国合作清单上的首要目标而共同努力。
而从更加技术的角度来探讨,企业如何减碳?
在刘世锦看来,在稳住存量、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要把重心转向更快地扩大增量,对能够增加产出、促进增长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产品提供强有力的激励。他建议,应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长型碳汇市场。
对增长型碳汇,刘世锦的定义是运用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在获得相同产出的情况下,与原有的高碳基准生产方式相比,所减少或抵消的碳排放量。比如发同样多的电,一个用煤,一个用光伏,用光伏就减少了很多碳排放,相对抵消一些碳排放量。
这个增长型碳汇市场应聚焦于激励增量部分的技术创新,并且应该有很强的包容性,包括绿电等绿色能源产品,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碳行业或者能够产生增长型碳汇的产品。
“企业要有意识地进行碳资产的管理”,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看来,数据管理既包括收集历史的碳排放数据,也包括预测未来的碳排放路径,开展数据分析;减排潜力高的低碳技术,将是企业未来的重要碳资产;而碳配额、碳交易管理及碳金融服务,则有助于企业盘活碳资产、获取减排收益,从而促进产业升级。
汪泓认为,从短期来看,推进双碳工作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但从长期看,这将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保持核心竞争力。在实现自身双碳目标的基础上,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金融等多样化的手段来赋能政府、行业及社会大众——比如信息行业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全社会碳中和;金融业引导更多资本投入双碳领域;制造业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开展降碳行动等等。因此,零碳发展对企业来讲是大有可为之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责任编辑:娱乐)
-
欧洲央行下周开会前夕,能源价格飙升推动德国通胀率创下历史新高。 德国8月调和CPI初值同比上升8.8%。德国央行预计德国四季度数据将达到10%左右,并认为前景高度不确定,大宗商品市场“形势不明”。虽然 ...[详细]
-
铁路投产新线2043.5公里本报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严冰)记者26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上半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2043.5公里,其中高铁995.9公里。郑渝高铁襄阳至万州段、济郑高铁濮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7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当地时间周二,Twitter表示,在今年第二季度“明显放缓了招聘速度”。该公司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第二季度财报中披露了招聘放缓的情况,并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王辉7月26日,A股市场中的房地产板块领涨,并带动煤炭、有色、钢铁等前期调整幅度较大的周期股全线走强。私募机构对于后市的研判整体较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安舆来源/零态LTID:LingTai_LT)在即时零售启程时,却有老玩家突然坠落。7月28日,每日优鲜确认已全面关停“极速达”业务,这标志着这 ...[详细]
-
齐康表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上海市实现碳达峰的重要基础保障。上海将发挥超大城市示范标杆作用,引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7月28日,上海发布《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 ...[详细]
-
根据骏利亨德森的一份报告,企业正在失去获取廉价资本的能力,因为银行变得不愿意提供低息债务。在骏利亨德森的《信贷风险监控》报告中,随着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升温,三个评价信贷状况的关键指标有两个在第二季度恶化 ...[详细]
-
本报记者 李 冰随着卡塔尔世界杯正式开赛,国内品牌的世界杯营销大战也随之开启。记者注意到,近日多家银行借势世界杯进行品牌营销,通过线上渠道推出多项活动,形式多样,热度不断攀升。业界普遍认为,银行业抓住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美国国务院近日发布年度《人口贩运问题》报告,继续捏造新疆所谓“拘留营”“强迫劳动”谎言。美西方编造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谬论,实则是对美方自身强迫劳动罪责的映射和掩盖。多年来,美国“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