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储能市场迎“顶层设计” 新技术、商用化等瓶颈待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恩惠 上海报道
千呼万唤始出来,顶层设计事关万亿市场规模的市场商用储能领域“顶层设计”正式揭开面纱。
3月21日,迎新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技术《方案》指出,瓶颈破到2025年,待突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顶层设计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市场商用到2030年,迎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技术
“《方案》重点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储能发展的瓶颈破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待突是顶层设计‘十四五’时期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市场商用开展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创新示范、优化新型储能发展布局的迎新重要依据,为行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方案》提出的重点目标从总体规模、成本、技术以及发展方向角度出发,从弥补现状短板、满足未来潜在需求角度,阐述了行业“十四五”时期应聚焦的工程化应用、产品开发重点和创新方向。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与此前文件相比,此次公布的《方案》未提及具体的装机目标。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将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装机和配比的充分发展。
强调规模化发展节奏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中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其中便要求,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
作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新型储能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发展,四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需求越来越迫切。”刘勇认为,为此,《方案》要求结合各地区资源条件,以及对不同形式能源需求,推动长时间电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新型储能项目建设,促进多种形式储能发展,支撑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建设。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而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资源特性,能源结构在未来迎接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储能技术的支持,以实现在电源侧提升新能源发电友好性,在电网侧促进新能源与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在用户侧扩大新能源终端应用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针对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方案》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要求——加大力度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因地制宜发展电网侧新型储能,灵活多样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
这其中,在电源侧,《方案》要求,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促进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消纳,促进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消纳以及提升常规电源调节能力。
“在应用领域方面,电源侧是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国盛证券分析称,考虑到我发展速度较快,为了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要加大力度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同时要保证新能源+储能的经济性条件,结合储能技术水平和系统效益,可在竞争性配置、项目核准、并网时序、保障利用小时数、电力服务补偿考核等方面优先考虑。
事实上,实现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对未来新型电力系统起到支撑作用。为此《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加快市场化发展步伐
预测称,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政策要求和配储需求,2021年至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有望伴随能源转型与下游电力需求建设节奏,分别释放20.1GW、32.7GW、52.5GW、65.3GW和93.2GW的储能建设需求,综合备电时长下的容量需求预计分别为38.8GWh、68.5GWh、108.1GWh、158.8GWh和235.7GWh。
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新型储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当前,整个新型储能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仍需要不断克服技术、成本瓶颈,以真正实现商用化。
《方案》指出,到2025年,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在推动储能规模化发展的阶段,技术攻关和突破是关键,包括多元化技术、全过程安全技术、智慧调控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等领域,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化,提升新型储能领域创新能力。”国盛证券认为。
实际上,近些年来,储能的安全性、成本性一直是业内热议的焦点。
对此,《方案》提出,加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力度,要求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这其中,在安全技术方面,《方案》要求突破电池本质安全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多级防护结构及关键材料、高效灭火及防复燃、储能电站整体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安全运行。
而降本也事关储能商用化的进程。
《方案》提出,合理疏导新型储能的成本。在不同应用端的模式包括有,在电源侧加大“新能源+储能”支持力度,在新能源装机占比高、系统调峰运行压力大的地区,积极引导新能源电站以市场化方式配置新型储能。在电网侧建立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逐步推动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在用户侧,加快落实分时电价政策,建立尖峰电价机制,拉大峰谷价差,引导电力市场价格向用户侧传导,建立与电力现货市场相衔接的需求侧响应补偿机制,增加用户侧储能的收益渠道。同时,积极探索推广共享储能模式,鼓励新能源电站以自建、租用或购买等形式配置储能,发挥储能“一站多用”的共享作用。
“总体来看,新型储能发挥的作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规划建设、调度运行、电力市场、安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瓶颈。”刘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为此,《方案》提出要推动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常规电源协同优化运行,合理布局电网侧新型储能,着力提升电力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统综合效率;实现用户侧新型储能灵活多样发展,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拓展新型储能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责任编辑:娱乐)
-
中国高铁纵横交错,新修铁路往往要从已经开通的高铁上方通过。为了保证施工不影响既有高铁的安全运营,通常选择桥梁转体施工法。两座转体桥梁重量均为15000吨左右,转体长度202.10米,转体高度分别为36 ...[详细]
-
浙江绍兴市卫生健康委、财政局和教育局近日联合出台《绍兴市高质量推进“浙有善育”民生实事项目指导意见》,鼓励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托育机构 ...[详细]
-
当地时间22日,韩国国防部长官李钟燮向韩总统尹锡悦报告了“新政府国防政策方向与各项推进课题”。根据报告,2018年6月朝美新加坡首脑会谈后一度被取消、推迟或缩小规模的韩美联合军演和团级以上野外实兵机动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记者/王蕙蓉纽约州成为美国首个限制部分加密货币工作量证明“挖矿”的州,以保护当地环境。当地时间11月22日,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纽约州州长Kathy Hochul签署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禁令,以暂停发放和 ...[详细]
-
一加Ace Pro曝光:搭载骁龙8+ Gen 1芯片,150W超百瓦大电池
据网友反馈,一加 Ace Pro 新手机预计将很快发布,相关人员已经开始进行培训学习。微博博主 @数码闲聊站 称,“一加 Ace Pro 手机名称已经确定,配置方面将搭载骁龙 8+ Gen 1 芯片, ...[详细]
-
据陕西省卫健委官网消息,7月21日0-24时,无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出院1例。截至7月21日24时,本轮疫情本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治愈出院、解除隔离,实现感染者全部清 ...[详细]
-
允执厥中、匠心致远:2022年中家族财富管理论坛于6月30日举办,青年经济学者、财新专栏作家、吸引子科技董事长石磊就“转型时代的资产配置”做出发言。 谢谢老朋友聂俊峰先生的邀请,首先祝贺京华世家六周年 ...[详细]
-
央行:8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282亿元
2022年8月抵押补充贷款开展情况2022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2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5399亿元。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杜巧梅 北京报道官宣造车15个月后,小米汽车又迎来了新进展。7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方信源确定,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担任小米汽车营销方面负责人,直接向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