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不确定性挑战,CDMO龙头药明生物如何逆势增长?
文|季媛媛
CXO行业在全球发展已有数十年历史,穿越长过去10年伴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不确迅猛发展,涌现出一批市值数千亿人民币的定性大型CXO企业。而在近年来,挑战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发展、药明市场容量扩大,生物势增CXO企业更是何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此也使得这一赛道备受资本市场的穿越长青睐。
但与此同时,不确由于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出,定性企业A股和港股CXO板块屡次出现了行情不佳的挑战情况,为此,药明也让不少投资人及行业观察者对原本CXO这一黄金赛道提出了质疑:CXO行业高增长逻辑还在吗?生物势增
对此,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博士认为,何逆公司业务持续高速发展,穿越长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公司有能力解决各种问题。从业务覆盖情况来看,对CDMO行业来说,约95%的市场在中国以外地区。在此方面,公司的欧美客户并不介意药明生物在中国运营,所以公司95%收入由中国基地贡献。同时,客户对药明生物的满意度非常高,他们相信药明生物一定能完美交付产品,这也是药明生物业务增长确定性的基石。
“我们也开展了全球布局规避风险,在美国、爱尔兰、德国和新加坡布局研发生产基地,如果客户有需求,我们可以灵活切换到全球其他基地执行项目。中国药企大部分都是基于中国市场发展,真正走出去可能还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中国大部分CDMO企业都是服务于全球市场,欧美市场收入占比更重。”陈智胜说。
近日,药明生物也更新了公司进展,对近期业务里程碑、股票回购、UVL和现场最终用户访问进展情况一一做了说明。
药明生物的“四大确定”
从当前的市场关注度来看,药明生物备受热议的信息大多包括业务发展情况以及“未核实清单”移出进展。对此,药明生物近日对外披露称,尽管面对全球不确定局势、生物技术产业融资难等挑战,药明生物仍然保持业务增长态势,并连续新签订多个早期和后期项目。药明生物不断新增项目,预计2022年全年将新增120个项目,并将在2023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至于对于药明生物被移出“未核实清单”的进展,公司进一步说明,药明生物子公司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WuXi Biologics (Shanghai) Co., Ltd.)在中国商务部的协调下已成功完成美国商务部的最终用户访问,这也是该公司从美国商务部“未核实清单”(UVL)中移出的关键一步。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WuXi Biologics Co., Ltd.)在2022年6月完成最终用户访问后,于同年10月7日正式从UVL中移出。
陈智胜对上述情况具体解释道,尽管今年的黑天鹅事件很多,但药明生物依然具有四大确定性:
一是,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今年收入和利润预计保持既定增长势头,在当前全球环境极具挑战以及公司体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高增长目标非常不容易。药明生物会通过修炼内功、提升精益运营管理水平继续确保利润水平。
二是,继续坚定不移地通过“跟随并赢得分子”战略赋能全球生物药企。例如,公司赋能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初创公司Palleon Pharmaceuticals。药明生物凭借先进的技术、强大的执行力和高度的灵活性在CDMO企业中脱颖而出赢得合作,助力一款First-in-Class产品蛋白表达量提高了5倍,成功实现了新药临床试验获批里程碑进展,。
三是,公司会持续提升ESG水平,巩固在全球生物药CDMO行业的竞争力。
四是,公司业务持续高速发展。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公司有能力解决各种问题。
“从公司的对外信息披露不难看出,尽管外界环境中存在诸多挑战,但药明生物一直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确定性,不管大环境有多大挑战,药明生物一直在用执行力创造确定性。”陈智胜说。
事实上,从当前的市场形势来看,基于当前旺盛的订单需求,产能快速扩张的趋势,药明生物仍是身处CDMO这一医药板块中具备高业绩确定性和较强成长性的赛道。根据观研报告,全球CDMO市场包括药品开发、临床前、临床研究三部分。2020年,全球CDMO市场规模为424亿美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56亿美元,2020-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5.1%。在中国市场,发展势头也照样强劲。2020年,我国医药产业CDMO市场规模为317亿元。
未来市场也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将达到937亿元,2020-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4.2%。在2022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形势来看,也是弹性相对更强,仍延续过去较快的增长趋势。
蜂拥CDMO造成产能过剩?
CDMO亮眼的业绩表现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使其成为不少处于“内卷”中的创新药企瞄准的方向。例如,今年5月,信达生物推出夏尔巴生物,除为对信达生物现阶段生物药管线的生产供应外,夏尔巴生物也将承接CDMO业务,作为提升公司效益的手段;3月,拥有多个商业化项目的复宏汉霖复宏汉霖推出全资子公司安腾瑞霖,注册资本6.93亿元,正式对外承接生物药CDMO服务;2021年底,三生制药宣告上海晟国医药开展有限公司将作为三生制药旗下CDMO渠道独立运营。
此外,在市场机遇之下,近日,宣布正式登陆A股创业板,开启申购。此次泓博医药IPO拟募资4.77亿元,其中3.87亿元用于临床前新药研发基地建设项目、0.9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实,从多家企业争相布局出发点不难看出,这也是Biotech及Biopharma基于研发、商业化与资金三方面受制后的“差异化”布局策略。随着创新药持续火热,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创新药行业赛道,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不可避免,靶点扎堆、赛道拥挤、内卷严重的行业乱象随之出现。在经历一波快速发展之后,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发展遭遇了瓶颈期。
正如毕马威(KPMG)发布的《2022年中国创新药企发展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创新药企受制于研发、商业化与资金三方面压力,陷入困局。
尽管如此,在入局者不断的情况下,也有业内人士当心,当不少头部本土创新药企开始争相布局CDMO赛道后,容易造成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
对此,陈智胜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在他看来,现在全球CDMO企业都在扩张产能,主要是受到客户需求的驱动。例如,渤健(Biogen)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生物药获批带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罗氏、礼来等大公司都在布局相关管线,老年痴呆领域的生物药产能需求是巨大的,未来可能是上百万升的产能需求。此外,跨国药企的产能建设步伐一直在放缓,目前行业趋势是由CMO来承接生物制药产能。基于此,可以认为全球产能并没有真的过剩。
“目前中国市场生物制药产能可能存在过剩现象,这种‘过剩’主要是指服务于中国本土市场,但是如果是服务于全球市场就不存在过剩。有些中国药企为了解决自身产能过剩的问题转型做CMO。”陈智胜认为,两者不是一个商业模式,鱼和熊掌很难兼得。
“实际上欧美药企兼做CMO的成功经验也很少。尽管中国CDMO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但我们并不担心,主要是因为药明生物质量体系已经通过十余家全球药品监管机构认证,构建了很强的护城河,中国出海的生物创新药背后都有药明生物的赋能。”陈智胜补充道。
逆势增长如何实现?
CDMO赋能创新药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的市场趋势,这也是由整个行业发展大背景决定的。眼下,创新药正出于“量”“质”齐升的时代,同质化创新待突破。中国已经完成了创新药初始的量变过程,医药创新能力也逐步得到了国际认可,越来越多由中国公司开发的创新药正走向国际。
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市场风云突变,生物医药板块开始震荡下行。进入2022年,在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下,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降温明显,不少创新企业开始调整。如何打破多重桎梏,寻求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重点话题。
在谈及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时,陈智胜认为,当前国内的政策在支持行业发展,其本质是消除内卷。五年前的生物技术投资热带动了今天生物技术公司的蓬勃发展,陆续带来了一批具有可及性的创新药。但也因此产生的企业太多了,经过这一轮大浪淘沙,可能一半的公司会被淘汰,但是活下来的都是更优秀的公司,这将有利于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当前政策背景下,中国公司一定要争取出海,不能仅仅靠中国市场的发展。海外市场空间可能是中国市场空间的十倍、二十倍,空间更大。这也是药明生物的优势,我们能够赋能更多中国生物药企更好地出海。”陈智胜介绍,从技术领域来看,我们看到在双抗和ADC领域涌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中国企业,也有很多跨境合作,预计会成为下一轮生物制药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实际上,在Biotech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之际,药明生物在思考如何实现逆势增长。陈智胜指出,药明生物会着重进行两方面的布局。一方面,拓展多元化客户群。目前公司收入有中国、欧洲、美国、亚洲其他市场(日韩等)四大板块,收入不依赖于单一市场,未来也会继续与全球客户扩大和巩固合作;另一方面,不断夯实业务能力和规模,持续为全球客户赋能。不管大环境形势有多严峻,医药行业一直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总有人在研发新药,就会对CRDMO服务有需求。公司要做的就是更好地服务客户,让客户满意。
为此,药明生物在不断加速全球市场投资布局。根据公司披露,目前公司的爱尔兰厂已经投入运营,现在试生产阶段,预计产能释放需要三年时间。在中国市场,目前药明生物在无锡、苏州、石家庄、成都、杭州的基地都正在紧锣密鼓地投入生产或者正在建设中。公司最近刚在苏州收购了一个厂,河北基地商业化原液生产厂MFG8也刚刚投产,总产能达4.8万升。
“尽管一年来出现了UVL在内的‘黑天鹅’事件,但我们通过9个月的时间已经基本解决了该事件。今年公司年初定的目标新增项目数(即全年新增120个项目)也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今年在全球市场项目总数减少的背景下,我们依然维持新增120个项目的年增长目标,这也体现了我们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陈智胜说。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时尚)
-
本报成都11月21日电 记者王明峰)记者从西南石油局获悉:自10月进入冬季保供以来,该局加快生产节奏,大力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投产新井23口,新增产能140万立方米/天,累计产气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详细]
-
6月28日,云南大理至瑞丽铁路大理至保山段全线接触网一次合闸送电成功,标志着大瑞铁路大保段即将进入动态检测、开通运营倒计时。大瑞铁路大保段因横穿地质活动带,施工难度极大,此次接触网送电范围包括大理西至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中国网财经6月28日讯记者叶浅 见习记者李睿阳)近日,300151.SZ)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被要求说明调低员工持股计划受让价格和业绩考核指标的合理性,以及子公司业绩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今年3月,昌红科技 ...[详细]
-
记者 白歌 实习记者 王瑶琦 美编 张存2022中关村论坛将于11月25日至30日在京举办,共设置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六大板块126场活动。这个以“引领新发展” ...[详细]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联合公告为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证监会)决定批准两地交易 ...[详细]
-
6月28日消息,十堰银保监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湖北汇鑫联创保险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因存在欺骗保险人、未按照规定管理业务档案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十堰银保监分局予以警告并罚款15万元,相关责任人孙良平被 ...[详细]
-
记者 | 李科文继今年5月欧洲、美洲等非流行地区爆发猴痘疫情后,猴痘疫情现已在亚洲多地被报告发现。6月24日,中国台湾地区报告发现了境内第一例猴痘病例。据“台湾疾病管制署”于24日公布的消息,台湾首例 ...[详细]
-
监管出手规范私募投研活动。《证券日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为规范私募开展证券投资、研究活动,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以下简称“中基协”)于近日向私募证券机构下发《关于规范私募 ...[详细]
-
2022年6月20日-26日生命是需要记录的。生命的丰富性很重要的一面是来自于创造,创造就是往前看,到底想干什么?做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回忆。第二就是记录。记录就是往后看,通过记录翻看过去的日子,生命就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