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增长0.4%,实现全年目标的挑战和着力点是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7月15日,季度经济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顶住的挑点
初步核算,压力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6.26万亿元,增长战和着力按不变价格计算,实现同比增长2.5%。全年其中,目标一季度经济增长4.8%,季度经济二季度经济增长0.4%。顶住的挑点
今年以来,压力乌克兰事件、增长战和着力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超预期因素对经济冲击明显,实现3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年不过,目标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季度经济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考虑到4月份经济指标普遍下跌、5月部分指标仍然维持负增长,二季度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成绩得之不易。6月经济加快回升,是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的主要原因。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顶住了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增长,非常不容易。当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犹存,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挑战。从下半年情况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进稳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有望继续回升保持在合理区间。
6月经济加快向上修复
数据显示,6月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服务业指数均由负转正。比如,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至3.9%,6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5.6%,6月进出口总额增长14.3%,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5%。
付凌晖表示,二季度受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二季度我国经济克服多重压力挑战,主要指标止住下滑态势,实现企稳回升。
我国疫情防控向好,需求供给加快修复,是推动6月经济加快恢复的重要因素。
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地区在加快回补前期缺失。二季度,上海、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3.7%和4.5%,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2.5%和7.6%,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但是,6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和6.3%,较上个月回升44.8和11.2个百分点;6月份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月下降9.7和0.8个百分点——这些都说明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恢复在稳步加快。
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汽车产业链在加快修复,像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在加速回血,港口物流通畅为出口高速增长提供基本条件。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49.9万辆与250.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9.7%和34.4%,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3.8%。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211.7万辆与1205.7万辆。上半年累计出口121.8万辆,同比增长47.1%。
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以及围绕促投资、稳就业等增量政策出台,是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企稳回升的重要原因。
基建投资连续几个月持续加快。当房地产投资仍在下行通道时,为了更好扩大内需,扩大基建投资成为重要抓手。1-6月份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1%,相较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相较1-4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的恢复,整体就业形势在好转。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回落,农民工就业状况改善明显,但是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有所走高。具体来看,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较5月份回落0.4百分点。其中,6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降至5.3%,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二季度经济增长0.4%是符合预期的,6月经济在加快恢复,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后,消费从5月份的大幅负增长迅速回升到6月的3.1%;在前期一系列财政和投资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好增速;6月出口比较强劲,在全球产业链受疫情扰动下,我国出口保持较好竞争力。
下半年经济发展态势如何?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2.5%,成绩来之不易。要实现全年5.5%左右增长目标,这要求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8%以上,这样的增速远高于我国经济潜在增速,实现难度较大。
付凌晖表示,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很多机构和学者都进行了测算,多数结论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概在5%-6%之间。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劳动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潜在增长率水平也会逐步降低。从全球范围来看,5%-6%的潜在增长率仍然处于中高水平,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有巨大潜力。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叠加世纪疫情,全球化发展遭遇逆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处于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增长达到潜在水平的难度在加大。
付凌晖直言,当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犹存,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挑战。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的特点明显,宏观政策调节工具丰富,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从下半年情况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进稳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有望继续回升保持在合理区间。下阶段,要抓住经济企稳回升的有利时机,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夯实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6月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低点已过,经济处在回升过程中。考虑到疫情仍存在反复可能,以及房地产表现较弱,下半年经济恢复可能是U型反弹,难以出现像2020年的V型反弹。受全球疫情、乌克兰事件、全球通胀压力较大等影响,下半年我国出口形势应该不会差。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扩大中国商品进口是增加供给的有效手段。
“要实现全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意味着下半年经济增速要在7%以上,可能性比较小。GDP增长目标属于预期性目标,并非约束性指标。下半年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稳就业、控通胀是很重要的政策目标”,李迅雷指出。
明明表示,7月经济预计会继续恢复,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会逐步显现,像近期促投资推出的政策性金融政策会陆续释放效果。不过,6月经济加快恢复背后仍然存在分化,像6月房地产投资还在回落,未来政策要注重均衡,加大补短板力度。比如通过拉动投资促进有效需求,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来稳就业,针对大学生就业需要出台结构性政策。
“下半年瞄准的经济目标,应以民生、就业为主。通过推动经济持续复苏,解决结构性问题,应重点关注居民收入、消费、就业等问题。下半年政策应该保持连续性,今年政策推出时间较早,下半年建议推出新的政策”,明明表示。
李迅雷指出,6月房地产投资仍在下行,政策层面需要加大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一是需要拉动基建,来抵消房地产下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要靠消费提振内需,应加强促消费政策力度;三是要避免房地产风险,妥善解决房地产开发商债务违约、部分消费者停贷风险,建议财政建立房地产稳定基建,确保房地产不会引发连锁反应。
(作者:周潇枭 )
(责任编辑:知识)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9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2022年8月交付数据显示,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4571辆,同比下滑51.54%,环比下滑56.14%。理想汽车交付量对比。理想汽车/提供自交付以来,理 ...[详细]
-
央行:3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2% 比年初低17个基点
人民银行统计,2022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一、企事业单位贷款稳步增长,新发放企业贷款 ...[详细]
-
编辑/余冬梅4月中旬起,、微信和抖音等互联网平台纷纷上线“IP属地”功能。但红星资本局发现,“IP属地”功能背后,竟隐藏着一些虚假代理的灰产交易。5月6日,红星资本局在闲鱼平台花费9元购买了一款服务器 ...[详细]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78万吨,届时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将迎来真正的风口。文 | 李安琪编辑 | 苏建勋来源 | 36碳ID:carbon_36kr)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4月25日晚, ...[详细]
-
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2150)“买入”评级,预测2022/23/24年经调整EPS为-0.2/0.19/0.33元,考虑到处在快速成长周期,予2023年35倍PE,目标价8港元。集团1H22收入20 ...[详细]
-
近期,网红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又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广西桂林恭城县蜜雪冰城门店因为使用过期咖啡粉制作饮品被处罚。5月6日,#蜜雪冰城门店因咖啡粉过期被罚#登上热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恭城县 ...[详细]
-
刚刚,梁万年权威解读:动态清零不意味着全域静态管理,要防止“一刀切”做法
5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5月以来,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趋稳,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继续下降。截至目前,2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 ...[详细]
-
“首都健康”官方微博6日晚通报:经核实,北京市没有对全市开展大面积空气消毒的措施安排,疾控专家认为,对城市开展大范围空气消毒对防控新冠疫情没有任何意义,请不要相信网上谣传,坚持做好外出戴口罩,日常开窗 ...[详细]
-
新华社快讯: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1日下跌204.73点,跌幅为1.60%,报收于12630.23点。 ...[详细]
-
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日前,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阐明“十四五”时期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