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力补短板 产业化鸿沟待跨越
经济日报
真正的环保化鸿科技产业应用,是装备制造在市场的土壤里“长”出来的。对于环保装备制造业来说,力补更是短板如此。
近日,产业《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正式发布,沟待这是环保化鸿继2012年《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2017年《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装备制造指导意见》后,我国第三份关于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力补专项文件。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如何?短板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须从哪些方面发力?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产业化鸿沟待跨越
国际环保平台、产业全球水务行业权威的沟待商务情报提供商GWI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TOP50水务公司”排行榜,榜单中不乏法国威立雅、环保化鸿美国艺康、装备制造丹麦格兰富等行业巨头,力补来自中国的北控水务、首创集团、等企业凭借其综合实力跻身榜单前列。
尽管5年里碧水源排名跃升了14位,但这份成绩似乎并不能让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高兴起来:虽然近年来国内环保装备在许多重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屡次获得国际、国内技术大奖,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国产装备仍难以获得用户的品牌认可,尤其是高端环保装备市场,基本上仍被国外品牌占据。
“以水处理行业为例,当前的现状是,国内芯片制造行业、钢铁行业、电力行业、盐湖提锂行业,以及90%以上的海水淡化行业企业,用的都是国外品牌膜装备进行工业水处理。”文剑平说,这并非是我们自主品牌产品的质量跟不上,事实上许多关键技术指标已超越了国外同行,遗憾的是在市场应用上依然面临着产业化鸿沟。
文剑平所说的“产业化鸿沟”,是指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研发与产业应用存在的脱节现象,很多技术发明专利无法得到产业化推广,行业产业化程度不高。E20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傅涛对此分析认为,科研院所和设计院在做技术突破和工程化,水务企业和资本在做商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而处在中间产业化几乎没有主体去做,导致脱节现象发生。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水处理行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工程建设主导、技术配置散装化、运营管理更多依靠经验,客观上给国内自主研发环保装备的市场化应用带来障碍。事实上,其他领域环保装备产业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局,亟需在市场共识中加快破题。
需克服三个“不适应”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王亦宁表示,“十三五”期间,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9.4%,2021年更是达到9500亿元,主营业务为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超过10000家,与“十二五”末相比,行业年产值增长56.6%,企业数量增长42.8%,利润率也得到大幅提升,在机械行业169个细分行业中排在第13位。
不过,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不足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文剑平坦言,在部分高端产品上还存在明显的“卡脖子”短板,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等综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环保行业在近20年里,普遍存在‘重工程、轻技术’的现象,行业科技创新的不足,对技术持续研发的投入不高”。
与此同时,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产品结构性短板日益显现,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仍是行业发展的短板所在。在王亦宁看来,当前,环保装备制造业主要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关键技术装备供给能力与重大环境治理需求不适应,二是迅速膨胀的产业规模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三是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未来支柱性产业要求不适应。
据介绍,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技术装备发展主要围绕市场急需和盈利空间较大的实用领域,核心技术主要来自国外,引进与合作是企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我国环保标准的提高和环境污染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加之国外的技术封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基本上已走不通了。
“《行动计划》围绕新形势下对环保装备行业提出的新需求、结合行业自身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制定核心技术装备重点攻关领域专栏,聚焦‘十四五’期间环境治理新需求,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王亦宁说。
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按照《行动计划》,我国环保装备产业到2025年产值将达到1.3万亿元。王亦宁指出,环保国产装备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产品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下一步,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应更加关注行业增长的质量。
在近日举办的“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暨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学习、创新、发展’大讨论动员会”上,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表示,要创新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技术装备、服务模式和精神文化,推动生态环保产业高科技、复合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预计到2025年,污水处理行业将达到百亿元级规模。这样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未来,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文剑平表示,环保装备是环保产业的核心,环保产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核心是高质量地发展环保装备产业,企业可坚持边研究、边转化,打造“原创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对此,《行动计划》提出,要结合环保装备制造业各细分领域技术装备发展以及我国污染物治理特点,在科技创新、产品供给、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四个方面制定重点工作,即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补短板”行动、产品供给能力增强“锻长板”行动、产业结构调整“聚优势”行动、发展模式转型“蓄后势”行动。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生态环境人大有作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处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冶生态环保集团总工程师程寒飞建议,要以工业互联网的思维打造行业合作平台,实现要素资源聚合、协同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价值,真正将行业人才资源、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全球竞争的经济优势。(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责任编辑:探索)
-
来源:国际金融报近日,首款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正式发售。记者了解到,该产品年利率最高4%,年满35岁、拥有试点城市户籍的人员才能办理,受到广州、青岛、合肥、西安、成都等试点城市投资者的追捧。特定养老储蓄产 ...[详细]
-
在岸美元兑人民币盘中上攻6.73 续刷18个月新高 市场人士预计年内有望触7
财联社5月9日讯记者 张晓翀)周一盘中上攻6.73关口,日内一度升逾600点,续刷2020年11月以来新高。市场人士指出,短期人民币汇率或仍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但整体贬值速度料将放缓,年内美元兑人民币汇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5月9日,江苏省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积极支持在扬来扬人才和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积极促进在扬来扬人才安居工作,推动实施生 ...[详细]
-
公募集体大动作!33只基金蓄势待发!权益产品过半,股基冠军陆彬挂帅,刘彦春最新发声也来了
当大多数人还在议论股市何时走出低谷时,公募基金已经在底部点燃“燎原之火”。自5月9日起,全市场将有35只基金在5月开售9日开售基金就有11只),其中有21只为权益型基金,占比达60%,当中不乏新能源、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佘惠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 ...[详细]
-
财联社5月9日讯编辑 童古),字节跳动近期动作频频,使市场预期抖音在香港上市。问题是,港股近期流动性不佳,中概股回归体量已不小,能否再承载抖音这样的大家伙?抖音再传香港上市早在2020年就有消息称,字 ...[详细]
-
2分钟读财报 | 财报中的职业教育:业绩两级分化 尚德机构净收入达25.08亿元
作为教培行业最受政策利好的领域之一,截至5月6日,职业教育股陆续交出2021年报成绩单。从上年业绩表现来看,职教股在“惨淡浓云”中表现得可圈可点。教育行业整体业绩颓势之下,职教上市公司业绩却呈现两极趋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钱坤投资大盘分析:你问我明天指数会继续跌吗?我认为会的,弱势震荡是预期之内的事情。你问会一下子跌破2863点吗?不大会的。但慢慢跌之后再跌 ...[详细]
-
上海:研究建立长江氢能运输走廊 强化长三角区域的氢源互通互保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严曦梦 宋薇萍)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11月23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围绕未来氢能产业发展,下一步,上海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 ...[详细]
-
海关总署5月9日发布4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4月稀土出口4427吨,肥料174.2万吨,钢材497.7万吨,成品油382.1万吨,手机7140.9万台,家用电器31164.8万台,汽车包括底盘)1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