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隔离险”未来将何去何从?
□记者 房文彬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反复多变,隔离险各行各业面临的观察问题也在不断变化。近期,何去何多家保险公司因“隔离险”拒赔而被推至风口浪尖。隔离险
《保险报》记者注意到,观察当前“隔离险”理赔争议主要集中在确诊标准的何去何认定、集中隔离与居家隔离等方面。隔离险许多“隔离险”产品的观察赔付条件都要求被隔离者身处中高风险地区或已确诊,或因成为确诊病例的何去何密切接触者而被隔离,并需出具材料加以证明。隔离险然而,观察很多消费者因“不符合中高风险地区分类”“无法出具有效证明”,何去何成为保险公司拒绝赔付的隔离险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观察引发理赔纠纷的“祸首”。
“隔离险”是何去何保险行业根据用户需求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推出的一种创新性产品,初衷是对被保险人因隔离带来的收入损失等进行一定的补偿,出现理赔纠纷并不是保险公司的本意,但目前造成较负面的社会舆论,也反映出保险产品在设计上缺乏定价依据、在条款和理赔规则上存在告知不足等问题。保险公司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快速调整策略,按照条款约定要求,信守承诺,积极理赔。
多家保险公司表示,在条款责任范围内应赔尽赔。近期多地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增加,管控措施趋严,“隔离险”申请理赔报案人数有所增加。针对此情况,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表示,将严格按照保险合同办事,依据保险条款约定,属于保险责任的,做到应赔尽赔。同时,简化理赔流程,减少非必要理赔手续,做到应赔快赔,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毁誉参半的“隔离险”未来该何去何从?
一方面,险企在互联网上销售“隔离险”时,应当在醒目位置提醒消费者注意责任免除情形并做好解释说明;在不断积累和分析经营数据的基础上优化“隔离险”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在承保风险和保险金额方面的不同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保险公司应该把好事办好,严格按照保险条款约定和行业标准落实理赔工作,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应赔尽赔,应赔快赔,持续关注并优化消费者体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责任编辑:休闲)
-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徐佩玉)2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5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09%和2. ...[详细]
-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四升至11月16日以来的最高水平,加入了其他期限美国国债的行列,为投资者提供至少4%的回报。通胀持续高企的迹象令债券市场人气承压,推动了3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高。随着交易员提高对 ...[详细]
-
证券时报网讯,人民银行行长易纲3月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使得汇率弹性增强,过去5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大约为4%,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差不多。过去几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三 ...[详细]
-
年薪超百万!超20家百亿私募春招“抢人大战”,量化人才最“吸金”?春季招聘如火如荼,百亿私募也纷纷出手“抢人”。据第三方平台统计显示,截至3月1日,已经有超过20家的百亿私募发布了春季招聘相关信息,给 ...[详细]
-
金美信消费金融拟发行首期ABS募资5亿 近三年不良率连年攀升
中国网财经11月21日记者安然 朱玲)近期,金美信消费金融披露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公告,发行规模5亿元,其中优先档3.65亿元,次级档1.35亿元。此次发行报告,也披露了金美信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中国制造了债务陷进?郭卫民:这种说法没有事实根据,是别有用心!
来源:上观新闻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张骏 茅冠隽 洪俊杰 王闲乐 顾杰 刘雪妍3月3日16时30分,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 ...[详细]
-
中国基金报 吴娟娟数据显示,美国投资者正在大量买入中国ETF挂钩的看涨期权。先是北向资金杀回马枪,11月以来汹涌流入A股。现在,美国投资者又使用看涨期权看多。风向真的变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看涨期 ...[详细]
-
2019年曾递交招股书的周六福卷土重来,近日又向深交所递交了上市材料。成立于2004年的周六福并不像周大福、周生生等拥有悠久的品牌历史,实控人也并不姓周,而是来自广东潮汕的一对李姓兄弟。值得一提的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