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工业立市”!谁是全国工业第一城?
制造业,工业立市是再提强国之基。
日前,全国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工业若干措施》,提出工业立市、第城 制造强市,工业立市进一步增强深圳工业经济运行能力。再提
这是全国继2005年之后,深圳再一次旗帜鲜明地喊出了“工业立市、工业制造强市”的第城口号,将制造业的工业立市重要性推向新高度。
“工业立市”,再提意味着深圳重新将实体经济放在首位。全国
无独有偶,工业就在年初,第城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强化高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在全国,像广州深圳一样提出“工业立市”或“制造强市”的不在少数,包括天津、合肥、常州乃至汕头、江门等地,无不将工业作为城市晋级的助推剂。
在第三产业高歌猛进之际,多地重回“工业立市”,意味着什么?
01
全国最强的20个工业城市
中国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诞生了一批万亿级的工业强市。
衡量城市工业实力的指标有二:一个是工业总产值,另一个是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衡量的是整体工业产出;而工业增加值,相当于工业总产值扣除原材料及各项劳务等中间品投入之后的价值。
相比而言,工业增加值,更能衡量工业对于GDP的真正贡献,更能衡量具体城市的工业实力。
这是2021年主要城市工业增加值:
这20个城市,广东4个,江苏4个,浙江2个,以及4大直辖市,福建、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山东各1个。
其中,工业实力最强的10个城市:
上海、深圳、苏州、重庆、广州、宁波、佛山、泉州、北京、天津。
这其中,上海、深圳、苏州位居第一梯队,工业总产值全国最高,整体工业实力遥遥领先。
在第二梯队中,广州作为一线城市,虽然以金融、贸易、旅游文化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但工业实力并不弱。
广州的电子、汽车、石化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维持了产业基本盘,广州还是全国第一大汽车工业城市。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新产业蒸蒸日上,正在重塑广州的增长动能。
而重庆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10多年打造的汽车、电子两大支柱产业,让重庆得以从投资依赖中走出,经济总量一直跻身全国前列。
在TOP10工业城市中,出现了不少非TOP10经济强市的身影,如宁波、佛山、泉州,工业实力远远强过整体经济实力。
相比而言,作为万亿城市的郑州、合肥、济南、西安等并未跻身TOP20工业城市之列。
这些城市都不是传统的工业城市,虽然近年来工业蓬勃发展,但整体规模与制造业大市还有一定距离。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合肥。
根据《为什么又是合肥》一文分析,过去20年,合肥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4倍多,建立起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支柱体系,且不乏“最牛风投城市”的威名。
但工业从一穷二白到发展壮大,再到成熟,仍需时间。
国民经略主笔 凯风 首本城市著作
京东、当当100-50活动进行中
02
三雄争霸,谁是全国工业第一城?
上海、深圳、苏州,是我国最大的三个工业城市。
三个城市,谁是全国工业第一城,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从工业总产值这一指标来看,深圳与苏州工业规模基本相当,上海则存在一定差距。
2021年,深圳工业总产值达41341亿元,苏州41308亿元,上海为39498亿元,深圳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于苏州。
但从更为合理的工业增加值来看,上海领先,深圳其次,苏州再次之。
2021年,上海工业总产值达1.07万亿元,深圳为1.03万亿,苏州尚未破万亿。
当然,无论工业总产值还是工业增加值,只能说明城市工业规模之大,难以作为工业强市的衡量标准。
这方面不妨以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榜单作为参考:
在TOP100企业中,上海共有7家上榜,深圳苏州都是4家。
上海7家:、宝武钢铁、集团、、、复星国际、德龙钢铁。
深圳4家:华为、正威、和
苏州4家:恒力集团、沙钢集团、盛虹控股、永钢集团。
再从各地市的支柱产业来看,哪些城市高新产业实力最强?
上海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为重点支柱产业。
其中,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2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值超过1600亿元,全部位居全国之首。
深圳的优势产业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
其中,深圳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占GDP比重高达18.4%,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苏州则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
与沪深相比,苏州电子产业实力强劲,占工业规模的30%左右,但同时还存在大量传统产业,如冶金、化工、纺织等。
所以,说上海是全国工业第一城,并不夸张。
03
哪些城市最“工业”?
如果以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工业密度,哪些城市更“工业”?
可以看到,TOP20工业城市中,只有苏州、宁波、佛山、泉州、东莞、唐山6地工业比重超过了40%。
这些城市工业各有特色,在全国均有一定的优势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共有4城跻身TOP20工业城市,而佛山、东莞工业比重双双超过40%。
广深佛莞,围绕了珠江东西两岸,形成了多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佛山的智能家电、陶瓷建材、装备制造等实力遥遥领先。
一个普通地级市,坐拥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东莞,曾经的世界工厂,如今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造纸、食品饮料加工业为支柱。
一个普通地级市,拿下了2个先进制造业“国家队”产业集群,一个是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另一个是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东莞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聚集了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手机制造业,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1部为“东莞造”。
宁波的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均为千亿级产业,也是我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最多的城市。
泉州则是我国轻工业的重镇,纺织服装、鞋业等产业从中国走向世界,安踏、361°、匹克、等品牌闻名全国。
唐山则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钢铁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一半。
过去1年,钢铁产业受益于大周期。
然而,在双碳时代及能耗双控的约束下,未来钢铁产业未来发展或会受限,势必影响到当地发展。
04
为何要回归工业?
二降三升,一度成为众多大城市的追求。
所谓二降,指的是第二产业比重降低;三升,指的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长期以来,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被视为“经济转型成功”的标志。一个作证是,发达国家,几乎都以第三产业作为支柱。
在此基础上,一众城市开启了 “去工业化”,集体追逐看起来更高大上、GDP带动更强的金融、信息、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
然而,近年来,去工业化的后果已经展现出来。
于国际而言,面对全球化逆转的大趋势,区域保护盛行、国际地缘冲突日益频仍的当下,有没有完整且自主的产业链、供应链,显得至关重要。
于国内来看,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发展工业,同理,也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将第三产业作为主力。
过度追逐第三产业,反而容易导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最典型的就是香港。
根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分析,香港几乎完全放弃了制造业,第三产业占比超过90%以上。
金融、贸易、航运、旅游等支柱产业固然能让城市迅速繁荣,但在面临全球性危机之时,也缺乏相应的抵抗力。
不过,香港全面转向第三产业的同时,通过“前店后厂”的模式,助力了珠三角加工制造业的崛起。
如今,珠三角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厂”,香港未来可借助这一腹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再工业化”提供可能。
然而,在全国,具有这种产业互补优势的地方并不多,许多城市未必适合去工业化。
如今,即使强大如沪广深,都在将制作业作为立市之本,一些普通地级市有什么资本放弃工业?
(责任编辑:休闲)
-
每经记者 李沛沛 每经编辑 叶峰 11月21日,富荣基金旗下的富荣中短债净值大跌12.08%,引发市场和投资者广泛关注。就在不久前,富荣基金发布了一则赎回款项安排的通知,将这只基金支付赎回款项延长到T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观点: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回升之后,经济先行指标回落至荣枯线下方,印证了我们此前提到的反抽的判断。而在此之下,经济增长的压力依旧对市场有抑制,在政 ...[详细]
-
美国海军称,其第六代舰载战斗机F/A-XX将担任战场指挥官角色,可指挥无人机协同作战。F/A-XX 舰载战斗机设想图。据美国海军协会新闻网4月28日报道,美国海军在本周提交给国会的一份书面报告中表示, ...[详细]
-
这是一个从“嘴硬”到“认怂”的故事。3月底,俄罗斯宣布,欧盟国家等对俄“不友好”国家若购买天然气,须卢布支付。德国能源部长随即表态:七国集团G7)拒绝卢布支付。前几天俄罗斯宣布,对拒不用卢布支付的波兰 ...[详细]
-
重磅!降准要来!国常会部署六项新任务,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政策工具,巩固经济回稳向上!
11月23日,据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向地方派出督导工作组,促前期已出台政策措施切实 ...[详细]
-
报道说,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在接受其采访时说,由于价格上涨,这两个月内欧盟国家进口俄罗斯能源的金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以上。统计显示,这两个月期间,欧盟国家进口的俄罗斯天然气同比增加了10%,液化天 ...[详细]
-
再召回约1.47万辆高性能版Model 3 特斯拉4月累计召回车辆超14万辆
每经记者 李星 4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和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自2022年4月29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2年3月25日期间的部分 ...[详细]
-
中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的网商银行4月29日披露的2021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元,净利润20.9亿元,大幅高于2020年的12.85亿元。截至2021年末,网商银行的资产总额4258.3亿 ...[详细]
-
信用卡不良贷款加速“出表”,年内不良资产ABS发行近900亿元
华夏时报 记者 付乐 冉学东 北京报道小罗化名)早年间在上海创业,靠自己的努力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在上海贷款买了房。2020年,其生意急转直下,他已然负担不起每个月两万元的房贷。无奈之下,小罗关掉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