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业转型释放积极信号 业界看好保障和长期储蓄空间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自2017年开始严监管以来,寿险寿险业逐步进入下行周期,业转特别是型释近年叠加疫情冲击,行业出现“开门不红”以及新单业绩下滑的放积情况。寿险业转型走到了哪一步?极信界未来机会如何?近日,在“2022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上,号业好保多位头部寿险公司“掌门”齐聚一堂,障和给出了他们的长期储蓄看法。
重疾和年金保险均下滑
今年前9个月,空间寿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68万亿元(不含风险处置阶段险企数据),寿险按可比口径,业转同比增长2.89%。型释不过,放积寿险公司保费中有相当部分来自往年业务的极信界续期,总量保费并不能全面反映行业现状。号业好保相较而言,业内更加关注新单带来的保费。
据业界人士近日在“2022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上透露的数据,寿险行业最重要的重疾险和年金保险两大业务均不乐观。其中,今年重疾险新单保费下滑达40%左右,年金保险新单保费规模也有明显下滑。
寿险业另一个重要观察维度是传统代理人渠道。随着保险公司代理人队伍的“人口红利”走到尽头,行业代理人数量从2019年高点的900多万人,“腰斩”至今年上半年末约400万人。
“代理人渠道依然在盘整,只要还严格考核,明年一定还是向下走的趋势。”友邦人寿总经理张晓宇直言不讳。
“从产能来说,我国代理人平均产能和美国、日本等相比,差不多只是他们的1/20,差距很大。”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泰康人寿常务副总裁黄新平提到。
业界分析,寿险业调整背后,是需求端的变化,也是金融行业内部竞争的结果。
总裁助理白凯分析,市场需求端的一个变化在于,社会结构变化带来客户群体的新变化。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群体所面临的风险管理、养老长寿、失能护理的需求,都对寿险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白凯提到,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在产生,他们对于保险的需求和理解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也有新的需求。比如,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人口总量,3亿左右的新市民,他们面临保障提升的问题。再如,新脱贫人口,以及患病人群等新可承保人群,后者包括2.45亿高血压患者、慢性病、高龄失能、半失能人群,他们的保障需求更高。
黄新平提到,随着人口寿命增长,社会对死亡保险需求降低,对生存类的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需求提升,这也提出了新的养老筹资模式和服务供给问题。
正向因素正在积聚
伴随需求端变化以及自身旧模式的不可持续,保险业转型从被动到主动,已有约两年时间,目前也呈现出一些积极迹象。
“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行业确实是越来越规范化,一些假的、不规矩的、误导性的做法在变少,从业人员越来越专业化,行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消费者权益也得到很好的保护,行业正在从可持续性角度专注到客户上。”张晓宇说,信心和信任是寿险行业未来大发展的基石,这两点正在慢慢积聚。
在太保寿险总经理兼CEO蔡强看来,当下的重疾险大幅下滑属于“均值回归”。重疾险自2017年~2020年的快速增长并不完全是靠需求实现的,也有人海战术、自保件的综合作用。现在,重疾市场才是回归到真实的重疾需求,这是决定未来中国重疾市场发展的关键。
蔡强介绍,太保寿险去年决定转型,提出的“三化”第一个就是职业化,即对代理人要求全职,坚决清虚,9个月时间下来已经初见成效。今年第三季末比去年末销售人力减少近40%,但总体业绩实现成长,新业务价值由负转正。减少了人,做了更多事,省下了成本,提升了业务品质,这是转型所需要的。
保障和长期储蓄仍有空间
虽然正处深度转型中,但业界对寿险行业前景并不悲观,认为寿险业长期仍有发展潜力。这基于多重因素,包括存量市场开发仍非常浅,增量市场依然广阔,保险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国家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商业寿险有其自身的定位和使命,这个定位就是保险姓‘保’,这是商业寿险独有的赛道。”白凯提到。他认为,寿险业可以针对当前人口老龄化等,围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康险等群众需要政策支持的业务领域,积极创新产品。同时,针对社会新群体,如新生代、新市民、新脱贫人口等人群的保险需求,加快推进细分市场的开发和经营,满足新群体的保险需求。
蔡强分析,我国重疾市场保障缺口仍然巨大,随着中国保险市场进入2.0、3.0阶段,重疾险需求将达到年收入的2~3倍,甚至3~5倍。但是他特别提到,2.0阶段并不代表用1.0的方法就可以达到,原来重疾险“一板斧砍天下”的模式无法持续,需要改变做法,需要细分健康保障市场。这就要求保险公司要更加专业,销售人员也要更加专业,要按照客户的需求定制健康保障产品。
此外,张晓宇认为,保险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他以分红险、投连险产品为例,认为这些产品完全可以实现多赢,对保险公司而言可以平衡利差损风险,对客户而言可以实现长期收益,对资本市场而言可以起到稳定器作用。
张晓宇坚信寿险业的保障和长期储蓄方向,保障业务是寿险公司的基石,坚定看好国内的保障市场;长期储蓄是下一步的方向,会研究下一代的分红、投连、变额年金等业务,坚持长期储蓄、长期投资和资产配置的转型,提高自身定位,发挥保险公司优势。
“中国保险行业的严冬并不是独特的,海外成熟市场都经历过从粗放到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过程,相信行业会迎来新的契机。”蔡强说。
(责任编辑:探索)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欧洲RepowerEU计划加速发展绿电,光伏企业外销订单“供不应求”
欧盟正式发布RepowerEU能源计划发力“光电”,国内光伏企业的海外需求向好。5月18日,欧盟正式公布了名为“RepowerEU”的能源计划,该计划涉及未来五年内高达2100亿欧元约合2210亿美元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热点】:与华为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国星光电002449)5月19日晚间公告,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经友好协商,于近日签署了《佛山市国星有限公司 ...[详细]
-
财经TOP10|腾讯一季度净利下降23%,侮辱女性广告让“妇炎洁”上热搜,顾客在海底捞吃河豚中毒
【政经要闻】NO.1 17日—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云南省曲靖、昆明考察。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详细]
-
又见千万级罚单!掩盖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指标虚假,渝农商行被罚1285万元
又见千万级银行罚单。11月21日,重庆银保监局公开信息显示,重庆农商行因审查审批不尽职,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形成风险;掩盖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指标虚假,贷款减值准备不足等9项违法违规被罚1285万元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5月19日,2022年第7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行长廖林、行长方合英、集团总裁王廷科以“银行业保险业应变克难,助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 ...[详细]
-
智能手机市场砍单消息不断,71家消费电子公司业绩下滑,高端市场突围或成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实习生谢韫力 上海报道据媒体最新报道,中国三大手机厂商小米、OPPO和vivo已通知供应商,2022年4-6月以后的供货量将比此前计划减少2成左右。结合中国信通院近期发布 ...[详细]
-
湖北大冶市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至20%,购新房100%契税补贴
5月19日,澎湃新闻从湖北省黄石市代管的大冶市获悉,近日大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冶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降低购房成本:100%契税补贴+最高20 ...[详细]
-
自广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越秀地产抗疫志愿者积极前往一线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坚韧、勇敢的越秀地产人暂舍小家,奔赴大家,只愿广州能够早日战胜病毒,安全度过这一艰难时期。广州新闻电台01军人退伍不褪色先顾大家 ...[详细]
-
本榜单由联合智评根据公开渠道披露的数据,选取2022年4月股份制理财公司结束一个运作周期的半年开公募固定收益类净值型理财产品,对产品当期年化收益率超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统计排名。本期榜单,光大理财“阳光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