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人保资产、华融高管入职 基金行业人才更迭忙
来源丨金融人事plus
2022年开年以来,大成市场景气度有所下行,人保入职人新发基金显著遇冷,资产但公募市场整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华融
在这样的高管更迭大环境下,如何求新求变?基金大部分公司,或许还是行业从关键岗位选人用人排兵布阵开始的。
近日,大成基金人事独家获悉,人保入职人安信基金总经理助理范瑛,资产将回归老东家大成基金,华融任副总裁,高管更迭分管交易、基金IT、行业运营等部门;
曾参与华金基金筹备的大成、原国融基金副总经理黄向武将入职人保资产公募事业部,分管市场,任职董事总经理;
原弘泰通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梅军胜将加入华融基金,将出任职副总经理。
以上变动,待监管相关任命流程走完后,会正式官宣。
重回大成 范瑛的“逆袭”
范瑛,工商管理硕士。曾任深圳特发实业有限公司财务部主办会计,深圳分行国际业务部主办会计,融通基金登记清算部基金会计,大成基金基金运营部总监,安信基金总经理助理兼运营部总经理。
据悉,范瑛的任命已经内部公告,但其还在等待高管资格考试,因此大成基金尚未对外公告。
资料显示,范瑛离开大成基金加入安信基金时在大成的职位是基金运营部总监,之后加入安信基金,任职工监事、总经理助理兼运营部总经理。回归大成,范瑛已经是副总裁职位,一去一回,颇有“逆袭”之意。重回大成基金,范瑛将继续分管之前负责的运营部门,以及IT和交易等部门。范瑛离任后,安信基金缺位的总助及运营部总经理一职由谁担任,基金人事将持续关注。
在范瑛入职大成的同时,4月16日,大成基金发布公告称,原副总经理周立新因工作安排,于4月15日离任,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具体职务尚未公告。周立新2005年就加入大成基金,历任客户服务中心总监助理,市场部副总经理,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2013年5月起任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2015年8月至2022年4月15日担任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副总经理位置上已经七年。
同时,大成基金新任命段皓静为督察长,原督察长赵冰转任公司副总经理级高级管理人员,而段皓静的离职公告,红塔红土基金已于5月12日公布。段皓静和赵冰一样,在进入公募基金公司之前,都曾在监管部门任职。
随着范瑛的回归,大成基金管理层目前形成一正四副的格局,除董事长吴庆斌外,总经理为谭晓冈,四位副总分别是姚余栋、温智敏、肖剑和范瑛。
保险系公募基金破局求生
黄向武,历任中国福州鼓山支行中共党支部书记及分理处主任,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机构业务部证券处主任科员,中国农业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公司党总支委员,德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2019年5月9日上任国融基金副总经理。
国融基金的困局要从2020年说起。
2020年2月,时任国融基金副总经理的黄向武就已经离职。随后4月,国融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于化海也离职离开,同年7月18日,国融基金发布公告,公司总经理李宇龙因个人原因离职,不再转任公司其他职务。公开信息显示,李宇龙自2017年6月国融基金成立以来一直担任总经理一职,至2020年已3年有余。
虽然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但头部化趋势明显,龙头公司如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元,而部分小基金公司艰难摸索,始终找不到出路,濒临“空壳”的边缘。而国融基金则正是当下国内中小基金公司艰难处境的一个缩影,截至3月底,旗下共有7只基金,规模合计不足2亿元。当年各高管纷纷出走,也似乎说明了问题。
而淡出行业两年的黄向武,有着丰富的金融行业从业经历,即将加入人保资产公募事业部,能否帮助保险系公募基金阵营扩容,在大资管体系下改变小布局?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底,公募基金管理人总数为154家,其中共有9家保险公司设有公募基金相关子公司或事业部,合计管理基金规模1.16万亿元。但保险系公募在整个公募行业中的占比依然较小。相较于目前公募基金25.52万亿元的庞大体量,保险系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占比不足5%。
9家保险系公募基金中有2家保险资管公司,除人保资产外,泰康资产已于今年成立了独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人保资产于2020年10月份向证监会递交申请成立独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020年10月23日获正式受理,但申请至今尚未获批。
2020年至今,人保资产有8位基金经理离任,离任原因涉及工作调整、离职等,其中不乏2017年开业后便开始管理基金的元老级人物。目前公司旗下共有9位基金经理,2021年新任的3位基金经理中2位来自体系之外,张永超来自新华基金,程同朦来自方正富邦基金。
保险系公募基金的优势在于大规模资金的管理经验、风险控制能力和长期稳健的投资风格,但其风险偏好较低,人员流动频繁,这也导致旗下基金业绩表现不够抢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类基金的规模壮大。
位于雄安的华融基金 迎来新的副总
原弘泰通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梅军胜,是多年私募老将,加入华融基金,私奔公,也是2022年行业的一大风向。金融大环境影响了很多金融人士的选择。
华融基金成立于2019年3月1日,注册资本2个亿,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首家及目前唯一一家落户雄安新区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全国性证券类法人机构,也是河北省唯一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华融基金是华融证券华融证券100%持股的基金公司。在2020年4月27日,华融基金公告称,华融现金增利货币、华融新锐混合、华融新利混合三只基金管理人由“华融证券”变更为“华融基金”。
2021年以来,华融基金高管变动时有发生,该公司首任董事长、总经理均已离开。2021年3月11日,原总经理李骥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离职;同一天,丁卓成为该公司新任总经理,并代任董事长职务。
丁卓出身监管部门,在履新华融基金总经理之前并无公募基金公司工作经历。
资料显示,丁卓历任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国证监会原机构监管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主任科员、监管四处副调研员、监管四处副处长,投资有限公司股权投资部总经理。
2021年8月4日,华融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公告,新任杨铭海为董事长,总经理丁卓先生不再代行董事长职务。
杨铭海曾任职于国家农业投资公司计划资金部、海南汇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北京证券营业部,曾任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现任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华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华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2019年、2020年,A股上行,分别上涨36.07%、27.21%,同期同类公司平均回报率分别为29.22%、40.42%,华融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平均业绩分别为25.47%、15.22%,还是跑输同类级指数。来到2021年,当同类公司平均回报率为9.85%时,华融基金更是全面后撤,旗下混合型基金平均业绩却逆势亏损0.69%。
曾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小基金公司规模困局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营销费用有限,知名度提升较慢,哪怕业绩能跑出来,仍然较难获得各渠道、线上平台的流量;二是渠道合作意愿较弱,大部分线下渠道都喜欢卖爆款,基于爆款本身的流量,销量会比卖中小公司的高很多,收入也有较大差别。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私奔公的梅胜军能给华融基金带来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热点)
-
国家药监局网站今天发布了关于《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政策解读。具体解读如下:一、《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购已成为常态化 ...[详细]
-
股份01211)公布,于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预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28亿元至 36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38.59%至206.76%。2022年上半年度,尽管诸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继日前正式宣布分拆海外业务上市后,7月13日晚间,海底捞06862.HK)再度更新了一份公告,并刊登了Sup ...[详细]
-
7月14日,财政部召开2022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新京报记者:受疫情影响,现在困难群众增多。请问财政部将如何保障民生支出? 宋其超:做好困 ...[详细]
-
中新经纬11月22日电 据“安阳融媒”微信公众号消息,22日,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11·21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21日16时22分,河南省安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接群众报警称:安阳市文峰区高新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欧菲光:2022年上半年预计亏损7.5亿元-9.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389.70万元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7月14日公告,受到境外特定客户2021年第一季度终止采购关系的影响,2022年上半年公司与特定客户相关的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下降。因国际贸易环境 ...[详细]
-
7月12日,蒙牛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标的5元。关联案件为员工张某某因工致十级伤残后离职并申请仲裁。合肥包河区法院判蒙牛支付14万余元,案件受理费5元,由蒙牛承担。 ...[详细]
-
中金公司: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在中国资本市场是重要且现实的问题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在2022论坛年会上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做了重要讲话,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详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家俊辉 广州报道“断供潮”已呈汹涌之势在全国蔓延。相关统计显示,截至7月14日,全国已有超过180个楼盘的业主联名集体停贷,涉及地区包括北京、上海、河南、河北、湖北、湖南、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