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观引领林牧渔业变革
来源:经济日报
14亿多人口的大食大国,每天要消耗25万吨肉、物观9万吨禽蛋、引领渔业10万吨奶。林牧如何让百姓在吃得饱的变革基础上吃得好?在日前举行的大食物安全与林牧渔业现代化研讨会上,专家表示,大食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态势,物观未来食物消费仍处在增长期,引领渔业居民膳食呈现多元化趋势。林牧树立大食物观,变革不仅要在耕地上做文章,大食还要面向整个国土空间要食物,物观这为林牧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引领渔业
重视多元食物供给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林牧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表示,变革从消费结构看,虽然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比1978年有所下降,但是人均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占有量增长了数倍,副食品作为重要的蛋白和热量来源,在居民饮食结构中越发占据重要地位,且趋势还在延续。保障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树立大食物观,这是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食物安全的战略需要。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和水资源、越来越贵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认为,近年来,农产品生产供应呈现一些新特征。品种上,口粮消费不断减少,而肉禽蛋奶水产和瓜果蔬菜等的需求不断增加;质量上,人们由吃得饱转向吃得更好。因此,新时期落实大食物观,就要按消费导向生产农产品,包括数量、质量、品种等;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包括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等。
扩展食物获取途径还有巨大空间。张天佐说,我国有40多亿亩林地,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的面积超6亿亩,发展林业食品包括林下中草药、林下食用菌、林下畜禽等产品潜力巨大。我国有草地近40亿亩,草场上约有1.5万多种植物,其中有6700多种牧草,为畜牧业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源。我国有七大水系、辽阔的海域面积和大陆架渔场。利用好这些资源,通过近海网箱科学养殖、内陆大水面合理利用、养殖池塘改造升级,能大幅度提高水产品产量。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丰富多样的畜产品、水产品、林业食品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组成部分。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比重占到近一半。1978年占比为20%,2008年占比48.1%,2020年占比为42.8%。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林牧渔业将更重要,也可能比种植业更容易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构建食物安全保障体系,保障肉盘子、奶罐子、油瓶子等供给,根本之举是促进林牧渔业现代化。
聚焦林牧渔业关键问题
“当前林牧渔业发展仍面临结构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这就要找准中国林牧渔业现代化的突破口。”魏后凯说,在林草业方面,如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林草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林草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在畜牧业方面,如何优化畜牧业自给政策目标导向,消除畜产品生产供应问题隐患,全面提升供应保障能力,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在渔业方面,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扩大优质水产品供给,拓展绿色发展空间,是渔业现代化的重要问题。
我国养着全球约一半的猪,生猪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伴随生猪良种培育推进,科技、饲料等支撑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生猪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跟着合作社,我们散户少了很多经营上的烦心事,可以专心搞好养殖。”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樵舍镇里湖村养殖户罗来文多年来跟着村里的圆良养殖合作社养猪,他家的生猪存栏量从百余头发展到今年的2000余头。在他看来,合作社对社员从仔猪购入到肥猪出栏、从技术到销售有全流程服务,有了好的利益联结机制,“跟着合作社不吃亏”。
但是,生猪产业的诸多短板也不断暴露,尤其是价格波动给产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提出“短期调肥猪、中期调仔猪、长期调母猪”的产能调控路径。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所副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表示,我国生猪养殖业处在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快速转型过程中,一些行业阵痛不可避免。今年3月份至4月份行业亏损比较严重,但去产能的变化幅度明显要比前几轮猪周期小很多。这是因为有数据支撑和信息引导,养殖户对未来预期比较明确,根据趋势安排生产,没有过度淘汰产能。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小龙虾已上市,水稻茁壮生长。基地负责人黄建新介绍,稻虾田实现了种养循环,“一水两收、一田两用”,小龙虾吃田间杂草,排泄物还能肥田,水稻基本不施农药化肥,年均亩产小龙虾150公斤、水稻550公斤,效益可观。双林镇副镇长张开荣说,全镇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1.5万亩,带动10多个行政村发展。接下来,将加大新模式开发,引入深加工企业,打造高标准的综合种养产业区。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洁说,我国居民鱼虾类平均摄入量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摄入量标准,且城乡间和区域间水产品消费不平衡。当前,渔业面临消费不旺、需求尚需恢复和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抬升的挑战。稻田综合种养在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也遇到了盲目铺摊子、发展水平低、运行不规范等问题。2019年以后,部分省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收缩。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划,平衡大空间尺度上的水稻产量和稻渔综合种养收益问题。
构建大食物观支撑体系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树立大食物观,既是对量的补充,也是对质的促进。专家表示,要把推动大食物发展摆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议程,创设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资源向大食物观配置。
“农产品供给保障要处理好优先序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叶兴庆表示,应重点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与农民利益关系方面,在对耕地利用进行行政规制的同时,对承担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农户进行补偿,对需要优先保障供给的农产品生产给予政策倾斜。与地区优势关系方面,在强调粮食主产区、平衡区和主销区责任的同时,探索建立纵向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横向的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与大食物观关系方面,大食物观的核心是大资源观,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的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
科技对大食物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要加强。张天佐说,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增设适应大食物观需求的新专业、新学科,尽快培养一批开发利用大食物资源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强科技攻关,选准一批有潜力、可突破的领域,依靠科技创新,发掘食物开发潜力,加快研发一批实用成果。要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改革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推进产学研推协作,强化政策激励,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魏后凯表示,要改变传统的“重种植业、轻林牧渔业”的倾向。林牧渔业内部差异较大,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具体包括,确立差异化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发挥林牧渔业的多功能性,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融合;加快转变林牧渔业发展方式,实现良种化、规模化、生态化;加快建立现代林牧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当然,也要处理好粮食安全与林牧渔业发展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和地方实际,不能一刀切地“退林还耕、退塘还耕、退园还耕”。
陈洁认为,大食物观本质是多元食物结构和供给体系,涉及打通种植业和养殖业的问题,要破除思想认识障碍,打破部门分割。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责任编辑:知识)
-
来源:华夏时报王潇雨 摄影)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黄兴利 北京报道在完成适航取证前后国内诸多机场验证飞行以及航展飞行表演、静态展示等一系列密集亮相之后,国产 ...[详细]
-
分享土耳其风味烤排骨的做法 分类标签 家常菜谱分类香味 菜品口味烤主要工艺食材明细排骨500g土耳其风味烧烤料适量大蒜适量大葱适量姜适量清水适量香菜适量圣女果适量土耳其风味烤排骨的做法详细 ...[详细]
-
分享培根菠菜色拉的做法 分类标签 家常菜谱分类清爽凉菜分类香味 菜品口味拌主要工艺10-30分钟所需时间简单制作难度食材明细鲜香菇六七朵蘑菇七八朵小番茄六七个鸡蛋二个生抽适量糖适量蚝油适量 ...[详细]
-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海军上将近期因为一系列强硬对华言论成为媒体上的焦点人物。但即便在美国国内,戴维森的这番表态也遭到多方批评,认为他所代表的这种僵化思维很可能将美中关系拉入 ...[详细]
-
“云南首富”兄弟被监视居住,千亿龙头市值蒸发226亿!公司紧急开会,多家顶级机构出席,凌晨2点还在发信息
11月21日晚间,锂电隔膜龙头公告称,公司于11月20日接到董事长Paul Xiaoming Lee李晓明)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晓华的家属通知,Paul Xiaoming Lee和李晓华因相关事项被公 ...[详细]
-
分享红烧偏口鱼的做法 分类标签 家常菜谱分类年夜饭分类香味 菜品口味红烧主要工艺10-30分钟所需时间高级制作难度食材明细偏口鱼一条料酒适量葱姜蒜适量糖一勺盐适量红烧偏口鱼的做法详细步骤第 ...[详细]
-
分类:动漫杂谈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8日点击:1640次 看新番也有蓝光的画质!mpv播放器如何开启最强动画画质插件:告别了Windows1整年,说实话体验很好,除了极少情况下需要开虚拟机 ...[详细]
-
分类:动漫杂谈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6日点击:1871次 奥特曼:全能王出山,一顿操作竟然打了罗布奥特曼的脸奥特银河格斗第二季终于开播,在这一部作品中曾经很少出场的奥特战士成为中流砥柱。比 ...[详细]
-
● 本报记者 王方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金融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可以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也是改善社会领域供给的 ...[详细]
-
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实施的第一天,京华时报记者走访了地铁站、火车站、公交站、医院等多个重点控烟的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场所。探访发现,首日控烟效果良好,社会各界也已行动起来参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