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星巴克又被罚!
星巴克又因食品安全问题上热搜。屡屡
6月6日晚间,出现“星巴克门店因咖啡粉过期被罚”的食品消息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星巴克出的安全事真的蛮多的,怎么还没罚够啊……
自去年12月份以来,问题因食品安全问题,星巴星巴克屡上热搜。克又质量“坍塌”的被罚背后,是屡屡经营业绩的下滑,以及消费者的出现转向。
因出售过期咖啡粉被罚
天眼查App显示,食品近日,安全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杭州小河路店因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问题食品,被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万元。星巴
处罚事由显示,克又该公司于2021年6月9日从星源(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购进6盒净含量为54克的便携式滴滤咖啡(佛罗娜研磨咖啡粉),以69元/盒的价格销售,截至案发,货架上剩余在售的4盒中,有1盒已超过保质期2天(生产日期为2021年2月15日,保质期至2021年12月12日),故本案的涉案货品货值为69元。
2022年2月26日,经当事人申请,涉案便携式滴滤咖啡已销毁。
针对此次被罚,网络舆论基本呈现出一边倒的倾向,有网友质问:星巴克不是第一次有这个问题了吧,一直标榜自己高品质,品质在哪里呢?
食品安全多次“翻车”
对于星巴克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罚,广大网友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这是一家短时间内多次“翻车”的公司。
今年3月,有网友爆料称在星巴克中喝出活蟑螂。该事件引起广泛热议,亦冲上热搜。
3月12日,星巴克中国官微回应称:“星巴克在获悉上述顾客情况之后立即调取了相关门店的监控录像,经核实,门店伙伴严格按照饮品的操作流程规范制作该饮品,并使用了为外卖专门设计的一次性密封防漏包装。同时,该门店消杀记录完整,我们也立即于3月10日当天和11日持续邀请第三方虫害服务公司进行了实地检查,并对相关设备进行了彻底检查,未发现相关虫害问题。”
2021年12月,有媒体记者卧底星巴克位于无锡的两家门店发现存在不少食品安全问题,如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以及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
12月13日,星巴克中国官微发布消息表示,已经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深感震惊。对此事件,我们高度关注,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12月13日晚间,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消息称,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门店进行了重点检查,初步核实相关企业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的行为,已责成2家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对全市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开展排查,发现从业人员未戴工作帽、加工区物品摆放零乱、消毒记录不全等15处问题,均已责令整改。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对星巴克(中国)华东北区进行了行政约谈,要求公司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自查、落实整改。
最终,两家门店被无锡市新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并分别罚款69.93万元、67.41万元。
2021年11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公示,由于星巴克咖啡(深圳)有限公司盐田壹海城二分店未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台式月饼),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盐田监管局决定对该分店处以警告。
此外,2022年2月,“星巴克驱赶民警事件”更是让星巴克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事后不少网友给事发门店刷差评。
针对“驱赶民警事件”,星巴克给出“门店伙伴与当事民警在协调座位时因言语不妥引发沟通误会,并致歉。但事件过程中不存在网传的‘驱赶民警’及‘投诉民警’的情况”的说明。
消费者转向 业绩向下
多次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及负面事件,让星巴克在中国的“高贵形象”不再闪亮,而随着国产咖啡如瑞幸的崛起,市场份额被蚕食及经营业绩下滑恐怕更令星巴克“不安”。
今年2月初,星巴克公布了截至2022年1月2日的2022财年第一财季的业绩。财报显示公司2022财年第一财季营业收入为80.50亿美元,同比增长19.28%;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1.13%。
虽然整体业绩增速尚可,但在中国市场,星巴克却陷入了“开店增速,业绩下滑”的尴尬处境。作为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当季同店销售下降了14%。
另一边,瑞幸咖啡则在“财务造假”风波后“起死回生”,成为星巴克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瑞幸咖啡3月24日披露的2021财年业绩显示,其2021年Q4总净收入24.33亿元,同比增长80.7%。截至2021年末,瑞幸门店总数达到6024家,超越星巴克中国2022年1月2日的5557家。
一上一下之间的变数与动因,是否值得星巴克反思?
(责任编辑:时尚)
-
郑州:11月25日至29日对主城区进行流动性管理,居民非必要不外出
指挥部决定,将于11月25日0时到11月29日24时,用5天时间对郑州主城区市内八区)进行流动性管理,每日进行核酸检测。在这5天时间里,高风险小区单元居民足不出户,其他区域居民非必要不外出。全文235 ...[详细]
-
来源:华尔街见闻 许超在股价自去年11月初分别反弹超221%及161%后,中概、港股中教控股启动股权融资以募集资金。伴随着近期股价强势反弹,部分港股及中概公司启动股权融资以募集资金。周一发布公告称,公 ...[详细]
-
财联社当地时间周一1月9日),欧洲央行在其《经济公报》Economic Bulletin)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未来几个季度,整个欧元区的工资增长预计将非常强劲,这加强了进一步加息的理由。欧洲央行称 ...[详细]
-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救治新冠重症、危重症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经验”。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在重症救治中,中医药主要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主要的诊疗手段 ...[详细]
-
因未满足关键实验要求 葛兰素史克将从美国撤回血癌药物Blenrep
英国制药商(GSK.US)周二表示,由于该公司血癌药物Blenrep未能满足一项关键试验的要求,该公司已启动一项程序以撤回美国对该药物的批准。据了解,本月早些时候,葛兰素史克曾表示,Blenrep未能 ...[详细]
-
李某某在白山新建支行原单位)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便利,盗取、侵占工行客户王女士存款资金共计30万元,最终被判刑7年半,并禁止从事银行工作5年。国有大行柜员盗取储户存款挥霍一空,处罚来了。日前,银保监会官 ...[详细]
-
创金合信基金罗水星:近三年居民累积的超额储蓄有限 2023年稳增长需各项政策齐发力
作者为创金合信基金首席宏观分析师、基金经理罗水星近期市场对于2022年居民部门是否积累了大量的超额储蓄这一问题十分关注。这个问题本身也很重要,如果居民部门2022年真的存了很多钱,那么就为2023年的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华龙证券IPO于近期步入证监会审核队列。这家曾因“蓝山科技造假案”而使IPO进程受阻的券商,A股上市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除华龙证券外,渤海证券、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供需仍存结构性失衡,据统计,1~6月,中国多晶硅产量约36.5万吨,产量同比增长53.4%,仍不能满足下 ...[详细]
-
来源:民航之翼过去三年,民航业可谓惨不忍睹。同样,民航业一号大佬企业国航也遭遇了巨大冲击。在过去十多年里,国航一直是民航业的盈利之王。在过去几十年里,全民航业绩纪录是国航创造并保持的。全民航唯一一次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