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股份、ST星源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投资者可登记索赔
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1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对公司下发的被立《立案告知书》(证监立案字0032022018号),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可登上海证监局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记索
不停更名的岩石,从此立案具体涉嫌哪些违规事项,股份有待进一步调查。星源信披《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涉嫌截止报告期末,违规普通股股东总数24133名。被立2022 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228,139,833.04 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161.05%。
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30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0072022 19号)。因前期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根据最新司法解释,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监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关于信息披露的规定,在披露的信息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虚假陈述。
信息披露义务人在证券交易市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范围,以原告因虚假陈述而实际发生的损失为限。原告实际损失包括投资差额损失、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佣金和印花税。
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吴宝明律师提出,目前定岩石股份(代码:600696)索赔条件为:2022年7月1日之前买入,并且在2022年7月1日收盘时仍持有而亏损的投资者(索赔条件以法院认定为准)。
目前暂定(代码:000005)索赔条件为:2022年7月1日之前买入,并且在2022年7月1日收盘时仍持有而亏损的投资者(索赔条件以法院认定为准)。
维权股民需准备以下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
2、加盖营业部章的交易对账单;
3、加盖营业部章的证券账户查询确认单。
(本文由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吴宝明律师供稿,不代表新浪财经观点。吴宝明律师,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主任 、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曾在高校担任法学教师,先后在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北京安迪律师事务所执业)
(责任编辑:知识)
-
上海豪宅市场高度活跃,有房源2年单价翻倍 专家:交易量未出现明显波动
来源:华夏时报中介挂牌的豪宅房源。李贝贝/摄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 上海报道自今年年初以来,上海豪宅市场热度不减。即使市场因疫情经历了长达2个月的“冰封期”,但6月全城复工 ...[详细]
-
4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会参议院外委会日前举行中拉关系听证会,其间美有关参议员以及美国务院国际开发署国际开发金融公司负责人称,中国正通过一些方式损害拉美国 ...[详细]
-
央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305亿美元
一、广义货币增长9.7%,狭义货币增长4.7%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4.51万亿元, ...[详细]
-
财联社上海,编辑 黄君芝)讯,当地时间4月11日周一),)首席执行官帕拉格·阿格拉瓦尔Parag Agrawal)在推特上公布消息称,CEO埃隆·马斯克决定不加入推特公司董事会。Agrawal表示,马 ...[详细]
-
人民币国际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迎来了新的机遇。2022论坛年会“全球市场与金融发展”平行论坛于22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论坛议题“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香港财经事务及库 ...[详细]
-
受损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登记该公司维权:http://wq.finance.sina.com.cn/ 关注@新浪证券、微信关注新浪券商基金、百度搜索新浪股民维权、访问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财经首页都 ...[详细]
-
“我的手机好像总是跟我说 ‘GPS信号弱’,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它说过‘北斗信号弱’,我的手机是不是就没有北斗?”视频中,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以大众对北斗最常见的疑问开场,开始了她的科普讲座。她今年36 ...[详细]
-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阎安琪:新能源汽车板块近期跌幅较大,主要和疫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升级相关。持续时间:3月开始,国内疫情加剧,开始影响到个别新能源车的原材料供给,同时由于防疫措施,线下购买、交付也有一定影 ...[详细]
-
作者| 里奥 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近日,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风险官在第十三届财新峰会上表示,在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过程中,银保监会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财富管理、不良资产处置、消费金融 ...[详细]
-
日本央行周一发布4月地区经济报告又称樱花报告),下调了对全国9个地区中的8个的经济形势评估,原因是新冠疫情复苏和供应链限制。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的2020年4月,日本央行曾罕见下调所有9个地区的经济形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