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推出“印太经济框架”,投入资源有限或有名无实?
观察|美推出“印太经济框架”,美推投入资源有限或有名无实?出印
澎湃新闻记者 王露
5月20日至24日,美国总统拜登开启上任以来首次亚洲之行,太经意图让美国再次成为“印太地区”经济的济框架投主要参与者。
本月23日访日首日,入资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东京举行联合记者会,源有有名会上拜登宣布推出的限或所谓“印太经济框架”(IPEF)备受关注,这也是无实前总统特朗普2017年退出“跨伙伴关系协定”(TPP)以来,美国首次尝试创建的美推一个多边的、以亚洲为中心的出印经济战略。
尽管该框架公布的太经细节较少,但拜登政府表示“印太经济框架”将包括四个工作支柱:公平和弹性贸易;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济框架投清洁能源和脱碳;税收和反腐败。入资
值得注意的源有有名是,不同于传统的限或自由贸易协定,“印太经济框架”不包括关税减免与市场准入等优惠政策。
既然如此,拜登政府能否吸引区域内国家加入该框架?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罗长远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指出,“印太经济框架”中强调的增强供应链安全能够唤起地区国家的“共识”。但考虑到区域内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跨度大,再加上美国实际可投入的资源有限,该框架恐“有名无实”。
强化“供应链同盟”
去年10月,拜登以视频方式出席东亚峰会时首次提出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构想。而基于当前的国际环境与拜登政府近期的动态,美国急于加强与盟国之间的供应链合作。
近月来,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新冠疫情的持续让供应链的脆弱性日渐显露。《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作为应对之策,美国及其盟友正试图将贸易往来限制在由“可信赖国家”组成的圈子里。
此前,美国财长耶伦4月21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表示,美国的供应链不安全、缺乏弹性,这对美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是长期风险。对此,耶伦提出了“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策略,呼吁重塑全球供应链,并表示美国将划定“朋友圈”,将供应链转移到“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国。
对于“印太地区”的国家而言,强化供应链合作也有其必要性。罗长远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在疫情冲击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过于依赖某一个国家的供应链是不可靠的,故增加供应链安全能够成为该地区国家的共识。”
事实上,在拜登此次访问亚洲之前,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于5月2日访美,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举行会谈。《日本经济新闻》透露,两国将合作构建最尖端的半导体供应链,并建立防止技术外流的框架。
而在5月20日飞抵韩国当日,拜登下机后便前往三星电子位于京畿道平泽的半导体工厂参观。拜登称,美国在半导体研发和设计上领先,但生产设施不足,须要与具备半导体供应能力的韩国建立“半导体伙伴关系”。
填补退出TPP留下的“真空”?
从经济贸易到地缘政治,拜登政府意图借助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实现多重目标。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前代理贸易代表温迪·卡特勒告诉《日本经济新闻》,“印太经济框架”将成为美国重新参与“印太地区”经济的工具,希望借此填补美国退出TPP后留下的“真空”。
谈及推出“印太经济框架”的意图,罗长远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当前俄乌冲突未休,拜登仍盯着‘印太地区’。对他来说,以任何名义推出这一框架,只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联系,他的目的便达到了。”罗长远补充称,此举背后可能既有地缘政治,也有供应链安全的考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国退出TPP后,该地区的多边贸易机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现有1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10国,从人口数量、经济体量、贸易总额等三个方面看,均占全球总量约30%。
此外,特朗普2017年退出TPP后,日本接替美国,与其余10个国家经过数月谈判,在2018年底宣布达成“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去年9月,中国也正式提出申请加入CPTPP。
尽管日本曾多次表达过希望美国加入CPTPP的强烈意愿,但拜登政府官员仍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再次选择加入CPTPP。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解释称,此类自由贸易协定是“非常20世纪”的工具,已引起美国民众的“强烈反弹”,他们担心大量工作和商业机会流向美国境外,伤害美国劳工利益。
也正是基于此,拜登自执政初期便强调对外政策要“服务于中产阶级”,必须考虑到劳工家庭的权益,旨在巩固选民基础。这也能够解释为何新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不再包括关税减免与市场准入等传统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印太地区”国家是否会“买单”?
即便拜登政府欲借助“印太经济框架”重新参与到“印太地区”的经济活动之中,但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是否愿意“割肉”以显诚意?该地区国家又会不会“买单”?
日本共同社5月21日报道称,预计有10个国家参加“印太经济框架”,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
而据路透社23日报道,美国官员透露预计有13个国家或将加入“印太经济框架”,在上述10个国家之外,文莱、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也被包括在内。
就地区内国家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的意愿而言,罗长远告诉澎湃新闻,日本可能与美国目标一致。但该地区其他国家异质性较大,很难与美国亦步亦趋。就东盟十国而言,它们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跨度大,欲实现的目标自然也与美日不同。
从现有信息来看,东盟的大多数成员国并不会成为“印太经济框架”的初始成员。《外交政策》指出,对东盟来说,这是一个“无痛无益”的经济框架,一个几乎“没有人真正想要”的经济框架。该经济框架在向东盟国家提出提高劳工标准等繁琐要求的同时,没有提供美国的市场准入作为回报。
实际上,“印太地区”国家目前仍对美国提出的经济框架存在不少疑虑。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曾与“印太地区”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对话,并在今年4月的简报中发布了这些国家对“印太经济框架”的看法。调查显示,不少国家认为,“印太经济框架”附带着美国的诸多要求,但美国能提供的优惠措施却很少。相比之下,CPTPP、RCEP和“一带一路”倡议能提供更切实的好处。
此外,在美国国内政局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少国家对“印太经济框架”的持久性表示担忧。在他们看来,特朗普放弃多边承诺的往事历历在目,美国民主党恐在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失去对国会的控制权,这或对“印太经济框架”的持续性产生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拜登近期政治议程颇多:为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召开美国-东盟特别峰会,访问日韩盟友,启动“印太经济框架”……但这一系列行动始终未能脱离以往的“套路”。罗长远分析指出,在美国中期选举之际,拜登需向选民展示竞选承诺的完成进度,所以他的行动很大程度是“照单行事”,没有人真正关心最终结果和成效如何。
(责任编辑:知识)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真真)11月23日,同程旅行联合汽车之家发布的《2022年自驾旅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疫情暴发以来,自驾凭借较高程度的私密性、安全性以及出行更自由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游 ...[详细]
-
“股王”成绩单!上半年净利润预增20%,重回公募第一大重仓股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7月21日晚,“股王”发布2022年上半年主要经营数据。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94亿元左右其中茅台酒营业收入499亿元左右,系列酒营业 ...[详细]
-
伦敦东部郊区温宁顿村发生火灾。现场图)近日,高温热浪持续肆虐英国等欧洲国家。英国天空新闻网报道称,在气温首次突破40摄氏度导致火灾激增后,英国首都伦敦于19日宣布进入“重大事件”状态。伦敦市长萨迪克· ...[详细]
-
原创 之江轩 浙江宣传最近读《习近平浙江足迹》,不少细节非常动人。其中,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两次批评了人,一次没有批评人。一次批评是,习近平同志某次下乡调研,虽然此前省委规定领导下乡不能迎来送往,但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德林社两个20CM跌停,让两家科创板公司的投资者感到失落。11月23日收盘,*ST 紫晶、继续一字跌停,股价分别收报4.34元、8.13元 ...[详细]
-
记者 孙铭蔚“传统汽车分析师认为特斯拉注定要失败:他们不明白特斯拉是一家机器人、能源存储和人工智能公司,而不是汽车公司。在短期内具有争议性和波动性,专注于解决问题和颠覆传统行业的创新的公司可能会以显著 ...[详细]
-
邵阳学院1900万引进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博士,中介:读博保录取,16.8万全包
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9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博士一事持续发酵。事件起源于7月7日,邵阳学院人事处在学校网站发布的《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与同类型拟引进博士名单待遇公示》下称《公示》)。《公 ...[详细]
-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前董事长徐敬惠:保险生态建设不能以销售为导向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前董事长徐敬惠:保险业在积极转型的同时更应审慎经营、耐心耕耘南方财经全媒体 郑嘉意 北京报道“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发展模式和套路,既解决不了当下的业绩问题,更摆脱不了长期供需错配困扰。保 ...[详细]
-
来源:大众日报人才是兴邦之本、成事之基。11月21日,第二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在济南开幕。会上,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山东省人才发 ...[详细]
-
小康股份深度绑定华为背后,半年定增71亿,销量提升,亏损扩大
每经记者 李星 牵手华为的SH601127,股价73.92元,市值1106.67亿元)成为2022年上半年A股市场一匹“黑马”,大受资本市场力捧。自4月27日股价开始反弹以来,小康股份股价已实现翻倍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