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硅负极电池来了!能量密度最高提升四成 哪些负极公司“掺硅”进度领先?
炒股就看,掺硅权威,全硅专业,负极及时,电池度领全面,密度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最高
《科创板日报》5月18日讯,提升继特斯拉、成负广汽、司进蔚来等车企之后,掺硅高端汽车品牌也向硅基负极电池张开双臂。全硅
2025年起,负极梅赛德斯-奔驰将在G-Class电动车上搭载一种全新高能量密度电池,电池度领采用硅基负极,密度其能量密度较目前可用的最高同类电池高出20%-40%。
有知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该电池由供货,而负极材料供货商则为美国加州初创公司Sila Nanotechnologies(下文简称为“Sila Nano”)。
Sila Nano是谁?该公司由Gene Berdichevsky创立,后者是特斯拉创建初期的第七位员工。早在2019年,戴姆勒便以1.7亿美元入股Sila Nano,同时在其董事会获得一个席位。
Sila Nano对自身的定位为“只做电芯负极材料,不做电芯”,专注研发硅负极材料。不过,与市场所熟知的、将部分石墨替换为硅的硅基电池不同,Sila Nano将负极中的所有石墨100%替换为硅,即“全硅负极材料”。
该负极材料采用纳米微孔结构,可容纳更多锂离子,从而有效提高电芯能量密度,最终可将能量密度提高50%。同时,经过多次充放电循环后,整个结构尺寸变化较小,不会因膨胀而塌陷。
另一方面,据此前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的高镍三元+硅基负极电芯比能可达304Wh/kg。
从技术及能量密度来看,有Sila Nano与宁德时代在支撑的戴姆勒,或许有望在碳基负极竞赛中领先对手一步——不过,正如文初所述,这一愿景的实现还需待2025年。
目前,占据市场主流的仍旧是“以硅取代部分石墨”的硅基负极技术。
除奔驰之外,特斯拉已将硅基负极应用于Model 3,在人造石墨中加入10%硅,负极容量提升至550mAh/g,单体能量密度达300Wh/kg,同时公司也已明确自产大圆柱电池将采用硅基负极,广汽、蔚来等车企电池也已搭载这一技术;电池企业中,三星SDI、松下也已采用硅基负极。
为何硅基负极电池能获多家青睐?主要原因便是“高能量密度”。
如今,主流石墨负极企业比容量可达355-360mAh/g,接近理论比容量372mAh/g,亟需更高能量密度的新材料来满足技术进步的要求。
因此,理论容量4200mAh/g的硅成为备受看好下一代负极材料。行业一致判断是,兼顾相比石墨更高比容量与更长使用寿命,硅基负极在高端锂电领域将快速迎来规模化应用需求。
过去几年,由于产品售价较高及配套产业链不成熟等原因,硅基负极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
不过去年以来,特斯拉、宁德时代等企业相继开始量产使用硅基负极的动力电池产品,部分负极企业也开始投资建设相关产线。
随着各企业对硅基负极材料产能扩张及下游锂电池的规模导入,新能源事业部锂电材料分析师常柯预计,2023年硅基负极材料会有规模级产能释放。也认为,2023年硅基负极有望迎来放量拐点,渗透率达6.5%,2025年达14%。届时全球硅基负极需求量将达52万吨,市场空间319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可达135%。
从产业链来看,硅基负极配套材料也有望同步受益,纳米硅粉、补锂剂、硅碳负极粘结剂、碳纳米管导电剂、新型电解液添加剂等产品需求将得到显著催化。中金证券上述报告测算,2025年硅基负极需求增长,有望带动纳米硅粉/补锂剂/碳纳米管导电剂需求分别达到2万/2万/32万吨。
A股公司中:
已新建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预计2023年12月建成投产;
此前在投资互动平台透露,硅基负极材料及添加剂已向客户送样测试,后续持续跟踪客户数据反馈。硅基负极未来市场前景较为广阔,潜在客户有宁德时代、ATL、三星、LG等,4680厂家会作为重中之重;
在互动平台表示,硅基负极相关产品已通过数家电池厂商测评并实现小批量供货,此外其去年也已与宁德时代前述合作框架协议;
硅基负极包头量产线已开始出货,正在规划新量产基地。且硅基负极已通过领先电池企业测试验证,预计2023年底将在动力电池领域上量;
则表示,公司开发的硅基负极材料产品处于中试阶段,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后续若有市场需求,将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相应匹配批量生产。
(责任编辑:综合)
-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张辛欣)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回稳基础、分业施策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分区施策促进各地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21日联合印 ...[详细]
-
北京商报讯记者 金朝力 王柱力)7月20日,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最新报告指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得益于A系列低端机型供应增强,三星以21%的市场份额,位居首 ...[详细]
-
中新社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 夏宾)为了驱散通胀高企这朵“乌云”,各大主要经济体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掀起了一股全球“加息潮”。今年3月,美联储正式步入加息周期,在其通胀数据连续创下40多年来新高的困境下 ...[详细]
-
中欧商业评论据说今年VC、PE最怕被问DPI。而卫哲在采访中勇敢地提到了DPI投入资本分红率)而不是IRR内部收益率)。他说:“我们有个5/8理论,8年期的基金,到第五年年底DPI要大于1,如果是12 ...[详细]
-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主任李明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证监会已制定新一轮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三年方案。“如果说过去几年的工作核心是‘治乱’,下一阶段,新一轮方案的核心是‘提质’。”方案重点包括,进一步完善 ...[详细]
-
发布会现场。《美英澳核潜艇合作的核扩散风险》研究报告发布。7月20日,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与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在北京联合举办《危险的合谋:美英澳核潜艇合作的核扩散风险》研究报告发布会。中国军控与裁军协 ...[详细]
-
财联社7月20日讯编辑 史正丞)当地时间周二,马斯克与的豪华律师团展开首次短兵相接,结果推特先胜一局。简要来说,周二的听证会旨在决定是否采纳推特要求快速审理本案的诉求。最后特拉华州衡平法院的首席法官凯 ...[详细]
-
路透社与民调机构益普索集团7月19日发布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显示,随着通货膨胀对美国民众生活持续造成影响,美国总统拜登的公众支持率已经降至36%。央视记者 顾乡 刘旭) ...[详细]
-
转自:北京商报货币政策、房地产金融、绿色金融、降准操作等多个业内高度关注的话题,再迎监管重磅发声。11月2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2022年论坛年会上表示,受疫情、外部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经 ...[详细]
-
集微网据报道,美国不少大型半导体公司就政府为半导体行业提供补贴一事,引发了国会内部的政治纷争,导致数百亿美元的潜在工厂项目陷入困境,并可能削弱一些政治和行业领导人为美国的芯片制造能力重振旗鼓的雄心。据 ...[详细]